揭露家電行業六大陷阱 做個消費明白人

安居社 人氣:2.29W

家電行業六大陷阱,你被圈了沒?

 陷阱1:裸機價格示人,消費者被“二次消費”

在如今競爭愈演愈烈的消費市場上,為了招徠顧客,吸引目標顧客群,商家以裸機價格示人似乎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競爭手段,而消費者稍有不慎就會誤入其中,其結果自然苦不堪言。何謂裸機價格?通俗講,即只有單獨機器,其他配件均不配備條件之下的商品價格。最常見的就是電視無底座、空調無插頭等。而“二次消費”就是指經營者在銷售家電時,將家電主體與如底座或掛件等必需零配件分開銷售,迫使消費者另外付款購買商品其他必需品。

最近,李小姐和王女士就遭遇了這樣的尷尬。家有四口人的李小姐花了5500元購置了一臺國產櫃式空調,待一切安裝完畢後準備試執行,卻苦苦找不到空調插頭。一番瞭解追問後,商家給出的解釋令人訝異憤慨:“空調插頭並不隨商品配送,需要消費者自行配置,並且要自己安裝到空調電線上去。如需專門人員安裝則另收費。”李小姐及全家頓時有種被欺騙的感覺。

同樣,在某商場購買了一臺42寸液晶電視的王女士也深受其害。買了電視無掛架無底座,令人叫苦連連。而要安裝齊全則需另付掛架費(60元),否則便不給安裝。

諸如此類的消費者被迫“二次消費”進行“補貨”配備其他零部件的案例不在少數。為什麼會出現將主機與配件分開銷售的模式呢?說到底無非就是商家用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的一種欺瞞消費者的手段。

 陷阱2:一物兩價 買賣雙方玩價格“躲貓貓

據業內人士透露,多年來家電行業一直有一個不成文的定價潛規則。為了維護產品價格的統一性,供應商會從自身品牌定位出發為零售商確定兩個價格標準,一個是統一掛牌價,另一個是最低零售指導價。在具體的銷售過程中,銷售人員會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相關產品推薦和價格協商,統一掛牌價是最理想賣出價格,而最低零售指導價則是成交底限,消費者的最終成交價格可以在這兩個價格標準之間浮動。這種定價模式導致的價格不透明,消費者與銷售人員玩價格“躲貓貓”,致使消費市場變得混亂無序,消費者是否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完全取決於個人的“殺價”功力。

陷阱3:市場最低價名不副實 自欺又欺人

如上述標籤價格與實際售價完全不符的現象相仿,商家口中的“我們絕對是最低價”承諾屢屢名不副實在賣場中也是十分常見。例如,韓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倒黴事,他在某賣場購買了一臺電飯煲,當時標價為599元,還價後以銷售員自稱的最低價499元成交,並作出保證此價格為市場最低價。結果在另一家電器城,韓先生髮現了同品牌同型號的電飯煲,標價僅399元,比自己以最低價購買的499元還竟低了整整100元!

據瞭解,賣場產品標低價並承諾為全城最低價,是同行業相互競爭的一種手段,一些賣場為了在價格上取勝,還會派出“神祕顧客”或“隱形顧客”不定期去對手賣場“閒逛”,一旦發現對方掛的價格比自己低,就會迅速做出調整從而保持價格優勢。商家之間的不良競爭環境可見一斑。

陷阱4:特價商品有價無貨 “煙霧彈”迷惑顧客不商量

或許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通過促銷傳單或電視網路媒體廣告等渠道得知某款商品有較低折扣,而決定前去購買時,卻被銷售員無情告知該商品缺貨,並開始熱情介紹其他貴的商品。準裝修業主康先生就是其一,在一賣場相中一款特價平板電視,付完全款後因房子正裝修無需馬上送貨,幾天後原本屬於自己的電視卻被銷售人員賣掉了。在失去商品的同時,消費者對商家品牌的信任也一併失去了。

抓住大眾消費者貪小便宜的心理,部分商家不惜冒著誠信和品牌聲譽之險,打著特價商品海報吸引消費者眼球,當顧客滿心歡喜前去諮詢時卻以“剛賣光”為幌子藉機推銷其他產品,這種以超低價為誘餌哄騙顧客上門的套路愈來愈遭到消費者的質疑與反感。

>>來行業中心官方微博說說家居那點事:

揭露家電行業六大陷阱 做個消費明白人

----------------------------------------------------------------------------------
話題1:家居網店刮山寨風 品牌與消費者齊中槍

話題2:精裝房安完櫥櫃就漏水 到底哪裡出了錯

展會:全程直擊上海廚衛展的美麗蛻變

賣場:林書豪曝擇偶標準 美美家居抓住愛情動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