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萬招聘電商人才 紅星美凱龍再進軍O2O

安居社 人氣:1.09W

知名自媒體人龔文祥在微博上爆料,家居連鎖巨頭紅星美凱龍號稱剛剛進軍O2O,以30萬至60萬的年薪招聘高階人才,從這則招人崗位中,我們可以看出大概有產品規劃,UI,UE,產品開發專案管理,產品運營,資料分析與挖掘,電子商務高階模組等。看到這則財大氣粗的招聘資訊時,個人分析過去,按照這樣的價格和招人重心,紅星美凱龍的這次O2O計劃恐怕又有所偏失,至少在我的從業經驗看來,O2O模式的重點並不在於網站建設本身,O2O並非B2C模式,網站只是使用者在線上和線下的一個承載體,關鍵是品牌能夠給使用者提供哪些線上和線下互動的服務,這個才是核心點。

本文先從O2O的線上定位,再到O2O所需要的人才兩個板塊來談談,紅星美凱龍這次做O2O將要面臨的問題。

紅星O2O的線上和線下的定位區別在哪裡?

對於紅星美凱龍這樣的企業來講,線下有大量的連鎖門店,如何定位線上和線下?我們拿同類型的海爾商城做舉例,海爾商城在網上的定位是“C2B”,使用者在海爾商城可以實現家電的外觀,功能模組的功能定製,使用者只為自己的需要進行買單。假如海爾商城沒有海爾做品牌背書的話,海爾商城現有的模式做O2O,我覺得很有優勢,使用者在線上提交需求,到線下體驗海爾電器的品質,然後再促進成交,但海爾商城有海爾做品牌背書,使用者對海爾的品質認可,所以在線上會有很高的轉化率,沒有必要再把使用者匯入線下。

那同樣對於紅星美凱龍來說,紅美O2O(暫定紅星美凱龍的O2O網站叫紅美O2O)給使用者提供的是什麼?作為線下門店的第二流量視窗?差異於線下產品的線上展示視窗?促銷優惠的獲取地?還是像海爾商城一樣有特殊定製的服務在裡面?

我們來一個個分析,逐一解開這層面紗。

做差異化產品的線上展示?這是很多的傳統品牌在做電商時常用的一種思路,這種思路的確很好,既避免了和線下衝突,又能滿足線上的使用者。但換句話來說,如果紅星美凱龍是一個小品牌,這種思路可以借鑑,但對紅星美凱龍來講,O2O實際是用來提升整個線下賣場的作戰戰略,如何幫助線下和線上融合,才是他們做O2O的本質,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去搶線上的那些零頭,而且單獨佈局SKU來做線上,對眾多的品牌來講,意義也不大,而且從市場佔有率的角度來講,仍然會導致線上和線下利益衝突的問題。

做線下門店的第二流量視窗?這貌似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也是很多企業做O2O通常會採用的一種思路,在線上的各個路口布局廣告,拼命拉流量,然後再給使用者提供當地的門店地址,通過到線下領禮品,領優惠,折扣促銷的形式,促使使用者到線下體驗,然後再達成成交。

這樣做的確能夠獲得一部分的轉化率,但這是基於品牌的人格魅力,或紅星的實力背書,或紅星裡面的某個家居品牌背書。從實際操作層面來講,我們要考慮到一點,如果紅美O2O的網路推廣費用可以約等於零的話,那這種靠“人格魅力”的轉化率,紅美O2O可以接受,但現在的網路流量費用,我不用說太多大家都清楚。

因此這種靠自然進店的轉化率,投入產出比會很低,那麼整個紅美O2O的運營上,對線上使用者沒有任何的制約點,所以沒有辦法“繫結”客戶進店達到預計的指標線,即便紅美O2O剛開始會這樣玩,但玩不了多久他們會發現這樣玩下去行不通。

比如那些被奉承為O2O典型案例的萬達,綾致,天虹等等,應該有嘗過這樣的苦頭。

那像海爾商城一樣做C2B?紅星美凱龍是家居的流通集散地,眾多的家居品牌入駐紅星美凱龍,藉助紅星美凱龍做品牌背書,獲取使用者和使用者信任,完成長尾品牌的集中化營銷。紅美商場裡的品牌都是第三方入駐的,紅美對產品並沒有除質量監督以外的把控權,所以紅美O2O從單品C2B的角度來說,很難實現,你讓一個品牌來陪你玩C2B難度不大,但讓眾多的家居品牌來玩,恐怕這個整合難度很大。

那做全屋的C2B?這個倒是有可能,紅星美凱龍裡眾多的家居品牌,基本可以滿足大眾家居消費者的全屋需求,通過家居設計師的專業搭配,然後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線上作為個性化方案的申請入口,線下看設計方案並體驗產品,然後再把客戶選中的家居品牌,分發到賣場裡的各個品牌的門店去成交,這個倒是一個值得斟酌的思路。

但從執行層面來說,還是難點重重,由於這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先暫且帶過。

目前我們還不太清楚紅美O2O的線上定位到底如何,所以對於紅美O2O來講,應該把重心花在“定位”以及“執行定位”這兩塊上,如何把線上和線下很好的區分好,並且有力的推向市場,這才是紅美O2O應該花重心去做的事,同樣也是紅美應該花重金去招募的人才,好的戰略沒有好的人才也很難執行到位。

紅美O2O需要哪些“執行人才?”

紅美O2O做好定位以後,接下來應該是O2O的執行人才招募,根據個人的經驗來看,平臺型的O2O至少要有以下幾部分組成:

第一,流量獲取人才是首要人才

平臺型的O2O推廣難度,從流量的獲取來源來說,會比獨立O2O網站的推廣難度更小一些,因為平臺型的O2O網站,覆蓋的品牌多,因此可以推廣的發力點多,推廣渠道廣是平臺型O2O網站的優勢。

拿搜尋引擎這類根據關鍵詞來源的推廣方式做舉例,由於涉及到眾多的家居品牌,因此關鍵詞庫會非常的龐大,由於紅星美凱龍在全國各地的門店數量不同,門店的消化能力,品牌商都是不同的,所以肯定需要進行分賬戶管理,按照紅星在全國的佈局,得開好多個賬號,賬號和賬號之前的整體運營統籌,就需要有很強的整體賬戶的管理能力,而並非像外界很多的電商公司一樣,把這塊交給百度官方來打理。並非像天貓的商戶一樣,開開鑽展,玩玩直通車,一兩個推廣專員就能覆蓋 到全國,不太需要考慮到各地的承受能力,只要做好總部庫存的監控即可。

推廣人才的招募上是紅美等O2O平臺需要重點發力之一,無論做獨立品牌的O2O還是獨立型O2O,流量的持續來源是保證O2O順暢運營的關鍵因素,所以如何從付費和免費的比例去進行搭配,以及各條流量線如何去把控,這塊需要有能力很強的運營人才去進行把控。

第二,互動人才是打通線上和線下的關鍵

從O2O的定義顧名思義,O2O是一種線上和線下的互動模式,這種互動除了是使用者和網站產品之間的互動以外,更多的是使用者和商家之間的互動,沒有互動的網站,對使用者而言沒有粘性可言,使用者只有在深入瞭解過品牌本身後,後續轉化的可能性會更高。

所以紅美O2O的另外一個人才重點在於互動團隊的搭建,然而這塊的互動人員並非簡單定義的線上客服人員,既能做的客服服務職責,又能做到銷售職責,簡單的“你問我答”,並不能從“硬性”的角度去抓住客戶。

還是拿海爾商城舉例,使用者和海爾商城之間的互動,不僅僅是對電器本身的諮詢,還包括他的個性化需求進行挖掘和建議,首先要能很好的解答使用者主動提出的問題,還能引導客戶去說出一些更深層次,又是海爾本身想要的問題,通過“挖掘痛點,解決通點”,使用者和海爾商城之間的粘性就大大增強。當然海爾商城這種C2B定製還是屬於“輕定製”,像家居這種定製的深度會更深,客戶需要了解到的內容會更多。

因此這樣一支高素質團隊的打造,是紅美O2O從線上通往線下的關鍵點。

第三,落地銷售班子的重新搭建是新出路

包括紅美O2O在內的眾多O2O企業,企圖通過門店的現有銷售班子,完成從線上到線下的閉環,恐怕又會讓他們失望了。自然進店的客戶和從線上來的客戶,從客戶的價值,以及客戶的特點來說就完全不同。

從使用者的處理方式來講, 大多數情況而言,從線上來的客戶的購買能力會比自然進店的客戶要弱很多,當線下門店的客戶量飽和的情況之下,線下的銷售人員便會對客戶進行挑選,導致的結果就是線上下來的流量轉化不了,從而roi被嚴重拉。

另外一方面是,線上使用者的引入方式和線下自然進店客戶不同,前面我們也分析到了,紅美O2O的線上定位,很可能是C2B,當然也可能不是,是其他的點,但這個點不同於線下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讓同一個銷售學會兩種營銷方式,這種難度會比較大。

網路銷售團隊的搭建,從銷售的意識形態培養,客戶的轉化方式等等都不同於門店銷售,因此這樣一套班子的搭建,也需要一個非常有經驗的直銷人員來進行管理。

所以O2O的線下班子搭建,也是O2O模式裡重新定義的一塊,這個班子搭建的好壞,直接會決定流量的轉化率。

第四,網站的搭建人才

這塊我並不是說不重視,而是這不是O2O成敗的關鍵點,搜尋引擎營銷很火熱的那會兒,很多的商家僅憑藉一個單頁網站,加上百度推廣,就挖到了一大桶金,這類商家能夠賺到錢的原因並不是網站搭建的多好,而是他背後的那套模式,他們很清楚網站只是一個承載作用,起決定作用的是如何藉助這個承載頁,讓使用者和商家實現互動,這個才是關鍵點。

我個人認為,網站資料的挖掘人員和分析人員,對於O2O來說非常的重要,電商的最大優勢就是,商家可以把使用者的每一步動作實現資料化,進行精準的流量跟蹤,以便分析網站存在的問題以及各個運營環節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個傳統的大型連鎖企業,在電商探索上起起伏伏,能夠再次站出來重新切入,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氣,戰略雖然大家都很清楚,但落實到具體的執行層面,人才班子首先就得搭對,否則一切都等於白搭。

來源:虎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