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危機應當如何避免

安居社 人氣:1.85W

樓市危機應當如何避免

2017年的中國樓市,沒有了2016的瘋狂增長,多了各式各樣的樓市限購政策。儘管政府陸陸續續出臺調控制度,然而對房價的影響卻微乎其微。這樣的樓市危機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

對於樓市限購限貸的邊際效應下降,“限售”已成為“撒手鐗”。2017年3月23日,廈門首創“限售”政策,新購商品房取得房產證後滿2年才能出售。隨後,北京、廣州等30多個城市針對商品住房、“類住宅”啟動“限售”政策,土地拍賣“只租不售”案例也越來越多。近日,河北保定對一宗地進行拍賣,不僅限制最高地價,也限制最高房屋銷售價格,但最震撼的是,購房者自取得房產證之日起,10年內不得買賣。“10年限售”也被認為是最嚴厲的調控。

研究者指出,房屋在幾年內不得出售,這是打擊投機和短炒的絕佳手段。從資產定價角度看,流動性越高的資產,投資者參與率越高,價格也就越高。比如,雖然我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較差,但多年來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雄冠全球,原因就在於股票具有非常高的換手率。事實上,一旦流動性下降了,投資者參與率就下降了,資產價格也必然會下降。近年來,但凡房價上漲較快的城市,其房屋換手率一般都比較高。

目前,“資產荒”預期下的購房行為普遍,特別是“加槓桿”購房,這是本輪房價快速上漲的罪魁禍首。因此,啟動限售政策,通過凍結交易、改變預期、增加槓桿成本,直接消滅了投資和短炒需求。但是,筆者認為,限售政策在這個時候大範圍“登場”,絕非僅僅是一項類似於限購、限貸和限價的簡單行政干預措施,要放在當前樓市大環境、經濟金融的大環境下面來理解。限售這項措施將對未來樓市、資產價格、資金流向和金融風險產生深遠的影響。

樓市危機應當如何避免 第2張

春節後開啟的新一輪調控,一個最大的背景就是,熱點城市和區域的房價在短短的2年內上了“新臺階”。2015年以來,熱點城市及周邊的房價水平至少上漲了100%-150%,儘管有改善型需求、返鄉置業的推動,但“資產荒”預期下的“加槓桿”購房,無疑是房價上漲的最大推手。這部分需求,很多是要在未來“套現”的。根據筆者調研,熱點樓市目前出現了一個新現象,就是價格“鎖定效應”,即一個樓盤某一套房子的實際成交價格,將鎖定同類戶型的其他價格。

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將在2018年後出現大調整。張智威對中國10個主要城市土地拍賣中的中標價格發現,除非房價繼續上漲,否則拍得的土地將不具備商業可行性。他稱:“即便房價止步於當前水平,共計252其土地拍賣研究樣本中,105例都將對標的拍得房企造成損失,其價值佔總價值的50%以上,損失金額將高達930億元。”

樓市讓他想到了前一年股市的狂熱。“這就像是股票市場,當你放松管制的時候,它們就像脫韁野馬一般上漲。現在你必須控制的時候,又像是一個冰桶挑戰。所以政策總是在極端的熱和冷之間搖擺。這麼做對經濟不利,因為你勢必將經過一個非常積極的投資週期。”

中國家庭負債佔GDP比重從2010年底的28%,上漲至目前40.5%水平,但是相比已開發國家依然較低。美國家庭債務率佔GDP比率為80%,韓國為85%,日本為66%。此外中國按揭首付比率普遍高於30%,這意味著即便樓市下跌,“止贖”風險也較低。

一旦降價“套現”,該樓盤的房價就會下跌,特別是投資性房產佔比高的樓盤或區域。目前,新一輪樓市調控已經上升到防範金融風險的“國家戰略”地位,無論對樓市調控,還是金融“去槓桿”,管理層的決心和意志都是堅定的。因此,大批的資產配置購房未來會有“套現”的需求。特別是,隨著資金環境的緊縮,樓市槓桿的收緊,以及持續調控疊加對於預期的衝擊,不僅“套現”需求會增加,還會產生從“套現”到“拋盤”的轉換,這就是樓市踩踏式出逃危機。

若房屋在幾年內不得出售,即便樓市回撥,也不會產生大規模“套現”,並導致各路需求出逃,形成樓市回撥共振,這是避免踩踏式樓市危機的手段。另外,近年來雖然貨幣投放和銀行總資產年均增速分別高達15%和20%以上,遠遠超過實際GDP增長,但我國並沒有爆發嚴重的通貨膨脹,根源就在於作為不可貿易品的商品房,吸納了絕大多數流動性,這就是資金老虎入籠。未來,如果資金大規模從不動產領域流出,資產價格“高位洩洪”,這是實體和金融難以承受之重。

TAGS:危機 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