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安居社 人氣:1.85W

茶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炎炎的7月,來一杯茶,讓你品味茶文化,品味生活。以下為大家介紹四個與茶相關的故事人家,與長輩共識茶品之美,與茶藝館主人喝杯“自在茶”,與情侶來場“茶的約會”,與80、90年輕人來個Tea Party……

PART1 馬躍軍 與長輩共識茶品之美

“不強不弱,不濃不淡,不近不遠,從不是主角卻不可或缺。”這是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老師馬躍軍對茶的理解。在馬老師看來,茶不是消磨生活的標籤,也不是優雅時尚的符號,更不是炫耀知識的道具,而是用來跟師友溝通的媒介,是連線尋常生活與精神藝術的介質。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出生於北方,同時求學於北方的馬躍軍深感北方人飲茶難免粗糙,晨起、飯後、待客,一盞花茶走天下。當時南北文化旅遊很少,北方的普通老百姓也很難接觸到南方豐富的茶品種,更意識不到其中的文化和審美。90年代初北京南城有了南方生意人組成的商貿區,像現在如雷貫耳的馬連道,在那個時候還是舊的庫房區改造的一個個臨時鋪位。因學習陶瓷時產生質疑,大學即將畢業的馬躍軍開始探索南城的商貿集散地。“95年正快要畢業,沒有什麼收入,經常去馬連道閒逛,一方面是陶瓷,另一方面是對南方茶葉的好奇。”馬躍軍回憶道,“現在赫赫有名的茶博士也是當年第一批把臺灣的綠茶引進到北京來的人,那時候他家‘新綠茶上市,歡迎品嚐’都是最新鮮廣告語。”正是在馬連道嚐嚐茶聊聊天的過程,馬躍軍受到茶文化啟蒙,開始瞭解不同品種的茶、味道、沖泡方法等等。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2張

從國小習繪畫和書法的馬躍軍,日習一字已經是多年的習慣。寫字的時候能讓人靜心、沉氣。他的學生景涵也從小練習書法,她告訴我們,小時候書法訓練培養了她的注意力和觀察能力,這對於她如今現代美術專業的學習有著莫大的幫助。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3張

中國精神文化豐富,各地有各地不同的茶俗和茶利益。與晚輩喝茶,茶只是一個溝通的媒介,在意的是感情、是尊重、是氣韻、是推心置腹。因此,不必拘泥於一招一式的考究,畢竟喝茶並非表演。

這20多年與茶“打交道”,馬躍軍自己在陶瓷藝術創作上更精益求精。“器與茶合,器不奪茶”是他創作陶器的準則。創作根據與不同沖泡時間、品種的茶,不同茶俗和茶禮相互配合,相輔相成,不能讓陶瓷喧賓奪主。同時,通過20多年追隨與研究,體驗認知古代人對時間的態度和文明生活方式成為他的寶貴財富。雖然時間逝去,空間轉移,但這些文明的積累都在影響他為人處世。“肌與骨合”——是馬躍軍形容他如今的狀態。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4張

喝茶的環境也是藝術,書房茶敘,喝茶空間便是一個藝術教師的書房,跟商業茶室又大不相同。馬老師解釋,可視空間決定了喝茶的道具,非可視空間決定了喝茶的氣質。在馬老師的書房中喝茶,茶煙伴書香繚繞,不奢華名貴但舒適得恰到好處。

茶的厚重,能讓人沉下氣來,與學生晚輩交流的時馬老師更喜歡以茶相佐,“在和學生在私下裡聊天的時候,茶更合適。茶有藝術、利益、關愛、推心置腹的理解,有人跟人之間的尊敬與謙讓。喝茶並不是表演,年輕人會感覺到你的氣息。”和西方人教師與學生邊喝咖啡邊授課一樣,茶更適合東方人的性格和生活。茶不是消磨生活的標籤,也不是優雅時尚的符號,更不是炫耀知識的道具。是用來跟師友溝通的媒介,不強不弱,不濃不淡,不近不遠。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5張

進門玄關處,一瓶素雅插花已給馬老師家的風格定好了基調。花瓶為明代鐵貢瓶,枯枝為百年老槐,數年前大風天落地所得。花為雲南帝王花幹品。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6張

瓶花

—馬躍軍

薰風初夏日,理架拭書塵。榴靨何時落,應問爨府君。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7張

閒思吟

—馬躍軍

流水高山世外雲,知音故舊人間春。夕陽朝露何為嘆?明月清風萬古心。

圖中杯為日本古窯唐津燒名家中裡隆所制白化妝土花口茶杯。茶托為日本人間國寶川北良造所制輪花木託。

PART2 寂靜茶:喝茶本是自在事

紫雲軒茶事與她的主人錦兒一樣出名,這家餐廳是北京著名的餐廳,是城中名人、明星的聚集地。錦兒是一名古典樂器演奏家,同時又是瑞士聖·莫里茲全球“傑出美食女性”稱號的獲得者。錦兒的靈動、時尚讓人很難把她與茶聯絡在一起,但喝茶才是她最自在的時刻。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8張

在開店做茶之前,錦兒對茶完全不瞭解,更不要說烹飪。然而是2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事情,讓她一步步走向了今天成就。1996年初,錦兒在三里屯朋友的時裝店設計演出服裝,朋友透露房東要把隔壁的鋪面改成飯館,未來將要面對無盡的油煙和嘈雜的人群,這使朋友很苦惱。錦兒便突發奇想願意租下隔壁店面“解救她”,但租下來做什麼又成了難題。在這期間,錦兒去了大連。在擁擠不堪的商業街找歇腳茶館的經歷讓她印象深刻:嘈雜的環境、簡陋的茶具以及混亂的人群。“想在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喝一杯茶”成為她最初的動力。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9張

1996年的6月,錦兒與朋友一拍即合,“我可以學做茶,我們就開個茶藝館吧。”自此之後,錦兒就踏上了這條和茶有關的“不歸路”。五福茶藝館、亮馬河船上的水月軒、英式下午茶餐廳……她近乎跑遍了北京所有的茶藝館。錦兒不僅學做茶,也學習其它茶館的陳設方式,只不過是一切反著學。“別人有什麼我們不能有,麻將燈、塑料座椅等等堅決不要,我甚至看到很有名的餐廳把景泰藍的香皂碟粘在洗手檯上。我需要將這一切都改變。”一年後,錦兒的“紫雲茗”茶藝館開業了,陳設、風格特立獨立,雖然最初只有三張桌子,卻凝聚了她所有心血。就這樣,錦兒為自己,也為了所有人,造了一間名叫紫雲茗的世外桃源。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10張

紫雲茗剛開業時錦兒還有一段時間被迫靠彈琴養店,沒有客人光顧同時每天還要面對修燈繩、修水管這些瑣碎的麻煩。她的第一位客人是一個日本人,緊張的錦兒為客人做完茶之後,抱著感激的心面對面為客人彈了一曲古箏高山流水。自此之後,只要有客人上門,在做完茶後錦兒都會為在場的客人演奏她喜歡的曲子,同時,在紫雲茗喝茶,老闆娘會面對面彈琴的名聲也就這樣傳開去。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11張

陸陸續續有了名聲,來紫雲茗的客人多了起來。音樂人、詩人、作家、畫家以及各種各樣有趣的客人。錦兒一邊做茶刷碗,一邊聽他們的故事。也是這些不拘泥形式,不拘小節的藝術家們讓錦兒意識到,100種茶便有100種道,喝茶重要的是交流,而不是一招一式的表演。喝茶餓了的客人希望提供簡餐,錦兒又開始學習烹飪,在一次次嘗試中創造出許多美味的創意菜。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12張

這一步步走來,從紫雲茗到紫雲軒茶事,都是錦兒無心插柳的過程,也讓她對茶這個她本不瞭解的飲品有了新的感悟。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13張

許多人很難想象時尚的錦兒如何和茶這樣古舊事聯絡起來,但錦兒全然不同意古舊這樣的形容。“茶並沒有屬性,不能說喝茶時髦,也不能說喝茶古舊,因為喝茶本就是自在的事情。”做茶多年讓錦兒愈發覺得形式主義很不自在,在她看來,茶道和倒茶之間並無區別。喝茶不是茶道表演,茶道可貴之處在於100個人有100個道,因為每個人的差異性,也造成茶的豐富性。一個人喝茶,兩個人喝茶,一群人喝茶都應是自在的、輕盈的、不拘泥與形式的。茶僅僅是一個人和人自由交往的工具,和水、思想、文化一樣沒有固定答案,可以用各種形式來享受,可以很傳統、也可以很時尚。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14張

茶席、茶海、摘花、煮水對於普通人來說太過負擔,也有隔閡,拿一盞茶壺、一個茶杯,就可以自在地喝茶。“喝茶本應該是一件放鬆的事情,這時候一板一眼的端茶倒水會覺得很緊張、很壓抑”。自己一個人喝茶的時候應該更愉快、放鬆,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

PART3 約會茶:杯中自有“晴天”

樑禎煥來自首爾,張與墨來自北京,他們之間有五歲的差異,但國籍和年齡都不能阻止這兩個80後的年輕人走在一起。和大部分情侶不一樣的是,他們在約會時不會選擇K歌看電影泡吧這些常規活動,而是會挑一處乾淨整潔有氣氛的地方,選幾種好茶,靜靜地喝上一個下午,你燒水來我倒茶,隨意聊聊有趣的話題,輕鬆又悠閒。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15張

情侶檔案:

姓名:張與墨 天蠍座 中國 中國首位酒店試睡員、不二茶肆二掌櫃

姓名:樑禎煥 巨蟹座 韓國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律專業在讀生

張與墨和樑禎煥原本是非常“戀物”的,不僅密切關注各種時尚品牌,日常也會收集各種別緻的小玩意堆在家裡,而當他們愛上喝茶這件事,物慾開始被茶湯稀釋,漸漸遠離浮誇和光怪陸離的名牌服飾,拒絕過度裝飾,關注手工工藝,首選也不再是遍佈的LOGO,改換成質地上乘但低調內斂的款式,於是人也看起來愈發乾淨優雅。家中也斬釘截鐵地實行“斷舍離”政策,掃清多餘的物什,營造出空曠雅緻的飲茶空間,整日疲憊又麻木的心靈也得到清減和留白。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16張

對於樑禎煥而言,茶很奇妙地改變了兩個人的性格。泡茶要求精準和細心,對他原本有些馬虎冒失的個性起到了很好的打磨作用,做事情更加的條理清晰;張與墨是有些暴躁和起伏強烈的特質,但要泡出一杯好茶,需要等待和始終如一的氣定神閒,久而久之她變得性情溫潤平和起來。日日被茶改造著,他們的相處也更加融洽和諧。曾經一回到家便各自對著電腦,在同一屋簷下卻如同活在兩個時空的兩個人,如今更願意同坐一桌,燃一支白檀,插一瓶青枝,擺一碟點心,打一碗苔香青蔥的抹茶,或是沏一盞巖骨花香的大紅袍,腳邊大貓在酣睡,這樣美好又無言的美好體驗著實是千金不換。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17張

偶爾外出和人談事或與朋友相聚,他們也會首選喝茶這種方式,不用在葷腥酒氣中拉扯,藉由著面前的一杯澄澈芬芳,讓溫暖氤氳至彼此內心的每個角落,人和人的交往亦多了清醒和真誠。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18張

在韓國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年輕人們更偏愛咖啡,泡茶似乎成了老人家們的專利。樑禎煥每次回國都會帶上幾盒自己心愛的好茶,有模有樣地開著家庭茶會,恭敬地給爸媽和朋友們泡茶,每當聽到他們的稱讚,他都會無比的開心和有成就感。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19張

除了自己家和友人家,張與墨和樑禎煥會選擇更多樣化的喝茶地點,帶上簡便的泡茶工具,只要可以燒水,“移動茶室”就能開張了。圖書館、咖啡館、公園、郊區山野間都是他們的理想之地,特別是炎炎夏日的溪畔山林間,綠蔭蔥蔥,花香陣陣,獨酌、對飲或三五好友小聚,都是絕頂樂事一樁。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20張

至於現在很多人推崇的“古風喝茶運動”,張與墨覺得那是純粹的做秀行為,即便是穿了古裝,以古書上的儀式喝茶,也沒辦法擁有古人的心境和情懷。真能像茶聖陸羽那般幾十種工具十八般茶藝,打壺水都要奔到江心去,著實是令人嘖嘖稱奇的奢侈行為。大部分人脫下飄逸長衫還不是要扎進辦公室裡,乖乖做老闆的召喚獸,能如古人般隱居山林,無慾無求,自給自足,挖筍採菊聽風不問世事,那才是真正的境界。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21張

忙碌急躁的年輕一代需要茶的治癒,最關鍵最核心的是專注於茶本身。蒐羅最老最貴的茶器,那是收藏家該乾的事情。古箏尺八演奏得極好,那是音樂家該乾的事情。收集名傢俬貨老茶且不喝坐等增值,那是投機倒把者的勾當。只需擇個良辰美景,上好去處,選適合喝茶物件和時節的好茶,帶上使用最順手舒坦的茶具即可,溫溫柔柔地喝下去,轉眼間便是滿目清涼新天地。年華正好,佳偶相伴,尚有大把時間,靜候茶湯將彼此澆鑄成理想的模樣。與茶有緣的日日是好日,留存在記憶裡成為無法複製“一期一會”的美好時刻。

PART4 Tea Party ,80、90來喝茶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22張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喝茶更是如此。建築師孫大勇、魯小川、Shawn是經常相見的老友,Lucy和她的閨蜜Miare則是第一波的90後,這些年輕人的週末小聚並沒有選擇下館子、泡酒吧,舒適自如的茶坊成了他們的最終據點。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23張

在這幫年輕人看來,喝茶和西方人喝咖啡是一樣的。西方人有西方人的習慣,我們有我們的文化。有的人追求裝置、有的人追求技法、有的人追求茶本身的品質,還有的人追求喝茶的氛圍,但重點都是在享受泡茶的過程和品嚐一杯好喝的茶。泡茶,其實並不需要太過講究每一道工序的完整和專業,僅要放鬆心態,心平氣和就好;喝茶,其實也並不需要主賓之間的繁文縟節畢恭畢敬,僅可以愉悅自己與朋友足矣。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24張

喝茶對於幾人來說,是一種最舒服的聚會方式。把玩著茶具與朋友聊天,不用正襟危坐,不要繁文縟節,只是享受茶本身的味道和作為一種能與朋友分享的媒介。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25張

雖然是80後建築師,孫大勇卻十分在乎泡茶的過程,但比起美好卻繁複的茶席,他只需要一隻蓋碗、一個公道杯和足夠的茶杯足矣。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26張

雖然國內雅集盛行,但喝茶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早已擺脫墨守成規、古舊刻板的形象,成為代表著一種健康的、有品位的生活方式的新時尚。Shawn去朋友的工作室,朋友會擺出一席茶來招待,魯小川與甲方談設計專案都會約到安靜的茶室溝通,在Lucy德國的辦公室裡,中國的菊花茶成為Party裡的最受寵的飲品,連Miare的導師的科研專案例會也由會議室改到了學校附近的茶室中,如同今日年輕人的聚會,也由飯館改到了茶館,以茶敘舊。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27張

比起近年來流行的素雅茶席,年輕人總希望茶桌上可以有些不一樣的東西,比如一個顏色豔麗的茶罐,一款設計新穎的茶杯,甚至是一疊與中式無關的馬卡龍。

四個人家的喝茶心經 品味不一樣的“茶生活” 第28張

Lucy看上了店裡面漂亮的英式下午茶杯,執意用它來喝傳統的中國茶,幾個人還點了馬卡龍作為佐茶小點。其實年輕人的茶會總帶著點“離經叛道”的意味,但也正是這樣才代表了茶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