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黃石鑑別方法 田黃石的種類有哪些 常見的田黃石製假手段

安居社 人氣:2.7W
田黃石鑑別方法 田黃石的種類有哪些 常見的田黃石製假手段

田黃石

目錄
1、田黃石保養的注意事項
2、常見的田黃石製假手段
3、田黃石的種類有哪些
4、田黃石鑑別方法
5、田黃石簡介

1田黃石保養的注意事項

田黃石鑑別方法 田黃石的種類有哪些 常見的田黃石製假手段 第2張

田黃石是壽山石的一種,田黃石溫潤細膩而且比較少見,因而價格十分昂貴,如不妥善保養,會造成田黃石的貶值,給投資者造成損失。所以,很多藏友十分關心田黃石的保養問題。究竟該如何保養田黃石?

1:田黃石要避免撞擊及磕碰。田黃石質地比較脆,如遇撞擊或磕碰,可能會對損壞外觀甚至發生斷裂。所以,對待田黃石,我們要儘量做到輕拿輕放,在做劇烈的運動時儘量隨身攜帶;

2:以人養玉。俗話說得好“人養玉,玉養人”。人如果經常佩戴玉石,可以從玉石中吸取一些微量元素,達到“養人”的目的。同樣,經常佩戴或者把玩田黃石以人體油脂和體溫來養玉,久而久之可使其變得更加通靈光亮;

3:謹慎用油。許多人喜歡用用各種各樣油來保養田黃石,用油不慎會使田黃石遭到油的浸染,外部由淡淡的黃色變成黃色,形成外深內淺的夾心石,致其貶值。田黃石用油也是有講究的,應該精良選擇色澤清冽的油來養玉,陳年白茶油清而不膩,是田黃石最佳的保養用油;

4:謹慎收藏。田黃石要避免陽光或燈光的長期照射,不要接近酸鹼物體,切忌溫度過高或過低,儘量置於陰溼之地。

2常見的田黃石製假手段

第一種是利用色澤接近田黃石、肌理似有蘿蔔紋的石材,把它整成卵石狀,並用硬器點鑿或置於硬砂中翻滾,然後沾上土或著色,再加蒸煮,使其顏色外形與無皮的田黃石相似。這種假田黃乍看之下,酷似真品,但仔細觀察,其外表鑿痕密佈,終不自然。只要透過外表悉察肌理,便知其為偽物。

第二種是假造石皮。或用顏料塗染,或用膠水調石粉塗抹其表,或泡藥水高壓加溫,再經磨製,就像緊裹著石皮的田黃石。然而,這種假石皮鬆而脆,顆粒粗大,渾濁不透,乾結如疤,難以受刀。辨認時,一經摸或加油,不久,其圖文均不見。雕刻時也只能刻制組線條景物,而不能精雕細刻。

第三種是改變別的石種色澤,使它類似田黃石,又“巧妙”地使表層肌質變換成田黃石的“裹皮”,偽造成烏鴉皮田黃石,但其皮層淺薄如紙,這種假品,因皮色過於透明,皮質也過於細柔,所以易於識別。

第四種是利用某些質地與田黃石相似的石種進行冒充。這種冒品的識別,要求鑑別者必須熟悉幾種與田黃相似的石種的特性,以便進行比較和鑑別。如掘性高山石與掘性都成坑石,通常都有蘿蔔紋,但前者石性較鬆,後者石質微堅,都不如田黃石溫潤。又如鱟箕石也屬掘性高山,質鬆性燥,且外形多不呈卵狀。再如舊洞善伯的黃色結晶體,雖可與田黃相比美,但沒有石皮與蘿蔔紋,而且肌理時有金屬砂點,有時還有“花生糕”渾點,與田黃相比,相去甚遠。此外,黃色荔枝凍石因偶有石皮和蘿蔔紋,也常被石賈製成方章,冒稱田黃凍,這種冒品要價極高,且因為沒有人工痕跡,所以若非行家,不好識別,但細察之下,還是可以發現這種荔枝凍質地過於通靈,蘿蔔紋也較粗,缺乏田黃的穩重感。

3田黃石的種類有哪些

田黃石鑑別方法 田黃石的種類有哪些 常見的田黃石製假手段 第3張

田黃石系壽山石中特稀少的一種,理論上還是葉蠟石屬單科晶系。其化學成份理論值:SIO266.7%;H2O5%;Al2O328.3%;Fe2O31.7%左右;CaO0.3%左右;還可能含微量K、Mn、Ti、Zr……壽山石主色調之變化,與其化學成份中低含Fe2O3MgO等比例變化有關。摩化硫度為2度左右,其比重2.5.耐火度1700度C左右。

田石--產於壽山鄉內外洋的溪田中。上有坑頭洞,洞旁有溪,長約數裡,即壽山溪。通常以溪水所灌溉的水田範圍,作為出產田石的界限。其品種根據產地不同,分上阪、中阪、下阪、碓下阪及擱溜田等,其中中阪所產田石尤佳。色分紅、黃、白、黑等。紅者曰“紅田”,黃者稱“田黃”,白者呼“白田”,黑灰者謂“黑田”。另有外白內黃的“銀裹金田”、外黃內白的“金裹銀田”、外裹黑色薄皮的“烏鴉皮田”。

一:橘皮紅田,橘皮紅田為上三阪所產。色素以紅,黃為主,尤以深紅居多。色似紅橘皮,而紅得更深更濃,似紅琥珀,但比琥珀溫婉可親。肌理蘊極細緻之蘿蔔紋,綿密而欲化。其質純優,凝靈成凍,為田石中色度最飽和者。橘皮紅應為正紅田,佔田石產量比例中最少部分,且材積多不盈兩,故極稀罕。材、形好的橘皮紅被列為田石的極品。

二:煨紅田,煨紅田多產於上、中阪田中,外層色紅如丹棗,表面常有黑色斑塊如黑皮,材積亦極小,靈度遜於橘皮紅田,顯微透明狀,質亦比田黃稍堅硬、乾澀、常無明顯的蘿蔔紋。

相傳乃因石農墾地燒草時,土裡的小田黃經火薰燒,達到一定溫度而變色,故也屬稀品。但多因質燥,材小而不為收藏者所珍愛。

三:田黃,指黃色的田石。上阪、中阪、下阪、碓下阪的溪田中,及沿溪而下數裡至雙溪皆可掘得,佔田石產量最多。各阪的田黃色質微有區別:上阪多偏嫩而清淡;下阪以下多偏硬黝;中阪的色質為最佳。其黃色之濃淡各有千秋,人們按其色相之差別,又劃分三個等次十種類別:

(1)色濃而微泛橙紅,接近桔皮紅,但紅的成分略少,稱“橘皮黃”。

(2)黃中帶赤,色明快的,曰“黃金黃”。

(3)黃而帶赭,如將熟或熟透的枇杷色,叫“枇杷黃”。

(4)黃色再淡的有“桂花黃”,雖屬黃色但略帶粉白色調。

(5)比桂花黃清淡、質靈膩、細嫩、而又比白田稍黃的稱“雞油黃”。

(6)黃而微褐如熟慄的,稱“熟慄黃”。

(7)稍淡於熟慄黃,質滯而黝的為“肥皂黃”。

(8)色黯褐而質如鹿目的稱“糖粿黃”。

(9)黃色淡如蜂蠟,質比雞油黃滯結些的稱“密蠟黃”。

(10)介於桂花黃和肥皂黃之間的,稱為“蕃薯黃”。

這幾類田較為乾燥粗雜,幾乎不通靈,也多無蘿蔔紋,俗稱“雜田”。

四:白田,指白色的田石。多掘自上、中阪、質靈膩嫩透,酷似坑頭水晶。常有赭黃格似血縷,蘿蔔紋如鮮嫩之白蘿蔔肌理,極細而化。因石通靈,色純淡,故格、紋比各色田石更為明顯而有致。白田偶有黑色的裹皮,也有色白渾濁且狀似砂粒的斑皮,斑皮均多深入肌理而似雪花。 有黃皮的白田,即所謂“金裹銀”,極難覓得,其色並非純白,皆略帶淡黃或蛋青色,燈照則肌理皆泛黃紅,有別於掘性白高山。

五:黑田,黑田有純黑和灰黑二種,純黑田指黑赭色田石。多出於鐵頭嶺及下阪一帶的田中,常見有黃色石皮。質亦較細,蘿蔔紋比它色田石略粗,肌理渾而微透,並常伴有細小黑砂釘。灰黑田色較淡而灰。皮或黑或黃,質多粗硬渾雜而間有黑砂點。蘿蔔紋常粗散不勻。產地除上述外,上、中阪也常有出產。為下品田。黑田中偶有質靈、紋細,肌理灰黑而顯青綠色調,人或稱之為“綠田”。

六:黑皮田,即“烏鴉皮”田。外表附有微透明、黑色石皮。上、中,下三阪均有出產。皮無純黑,而黑中又微帶青綠或灰綠色,又稱“蛤蟆皮”。其皮內或白田或田黃,色質、紋理和尋常無皮之田無異,唯多伴有小黑釘。單層的烏鴉皮田燈下能透,其肌質易於鑑識,若烏鴉皮內再有一、二層黃皮或白皮則難以燈照鑑別,不過這類含多層石皮的田石,若皮質細膩、無雜色、無砂斑,則多見其裡色質俱佳,猶如凍石,實屬難得之材。

七:銀裹金,指外白內黃的田石。許多白田或多或少總帶有黃心,田黃亦常帶有白皮,“銀裹金”原指白田中有較多的黃心,或田黃的白皮稍厚稍多的,皆統稱為“銀裹金”田。前者的黃心如蛋黃亦如黃心的蕃薯,黃亦明快純淨而淡雅,質極細嫩靈膩,而紋路比各色田石更隱約難尋,幾乎不可見。後者的黃多介於黃金黃與桂花黃之間,接近黃金黃,但稍含粉色,蘿蔔紋細密有致。材積好、色質佳的銀裹金,亦屬田石之上品。

八:碓下田,產白碓下阪。皮青黃而稀薄。外層肌質色較濃,黃而偏褐,肌理淺淡。或有明顯的細密蘿蔔紋,紋痕稍直,並伴有蝨卵狀小白點。質靈透,但乾裂較多。

九:擱溜田,又稱滑溜田。屬沿溪遷移而下的田石。上四阪溪田表層或沿碓下阪而下至九手、回龍、雙溪,溪中淺表沙層中偶或可得。紋多偏粗而顯露,紋行齊直,有的疏密不均、粗細不勻。粗者極粗,細者僅微小部份亦同尋常田黃。色多褐黃。亦常附有小片黃皮,黃而灰綠,粗澀如士粉。肌理常伴有黑砂釘或星散小白點。其中露土被陽光曝晒的,陽面往往退化,變得粗澀乾裂,而陰面還不失田黃本色。

十:九手田,產於碓下阪至善伯山腳一帶的壽山溪流周圍,多為深層砂土中掘得,產量稀少,亦屬難得。其色或淡且泛白,或顯褐紅色。肌理無紋或紋細如絲。多附有稀薄小片黃皮。質地綿韌,顯半通靈或微通靈狀,裂格較少,偶有星散小白點或細小黑釘。溫潤稍遜於上三阪之田。色濃質優的“九乎田”,人們通常將它歸類於下阪田。

十一:硬田,是指各阪所掘的田石中,肌質堅硬而粗劣的。所帶之皮似牛蛋皮或鹿目皮,但皮質比牛蛋黃略細,皮色也沉而微綠。肌理或不見紋或紋路粗雜。通靈度差,且時含硬砂。

4田黃石鑑別方法

田黃石鑑別方法 田黃石的種類有哪些 常見的田黃石製假手段 第4張

1:測量石質,運用紅外光譜儀等儀器對石質進行測試,以確定其主要礦物組成以及樣品的密度;

2:觀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黃礫石形態通常為單調的渾圓狀,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黃表面的大小不規則狀凹坑與溝槽;

3:觀察石皮,仿製的石皮質地較乾澀,皮色較鮮豔、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質地較細滑,色澤較柔和,顏色不十分均勻,非常自然;

4:觀察石色,經染色處理的田黃仿製品總體上顏色較均一,有些過於鮮豔,有些過於色濃,不夠柔和。

5田黃石簡介

田黃石鑑別方法 田黃石的種類有哪些 常見的田黃石製假手段 第5張

身為“印石三寶”之一的田黃石,呈現黃、白、紅、黑等色,其中以黃色為最常見。具有珍珠光澤、玻璃光澤、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數透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釐米3。質地緻密、細膩、溫潤、光潔。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裡隱約可見蘿蔔紋狀細紋,顏色外濃而向內逐漸變淡,表面時而裹有黃色或灰黑色石皮,間有紅色格紋。為田黃石所獨有的外觀特徵,素有“無紋不成田”、“無皮不成田”、“無格不成田”之稱。誠然,從其石質來說,仍以純淨為貴。

田黃石,是壽山石品種中的珍品。由於它有“福”(福建)、“壽”(壽山)、“田”(財富)、“黃”(皇帝專用色)之寓意,具備細、潔、潤、膩、溫、凝印石之六德,故稱之為“帝石”,併成為清朝祭天專用的國石。史載,清時福建巡撫用一整塊上等田黃雕刻了“三鏈章”,乾隆皇帝奉為至寶,清室代代相傳;咸豐帝臨終時,賜予慈禧一方田黃御璽;末代皇朝解體,溥儀不要所有珍寶,只將那枚“三連章”縫在棉衣裡。至於民間相傳,田黃石是女禍補天時遺留在人間的寶石,又說是鳳凰鳥蛋所變,還傳田黃石可驅災避邪,藏田黃者能益壽延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