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燃燈的圖片

安居社 人氣:2.42W

元宵節燃燈的圖片

我國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色彩,在我國各種各樣的節日中,就可以清楚看到這一點。接下來我們就以元宵為例子,說說元宵燃燈這個活動吧。

每逢重大節日、良辰喜慶之時,雄偉的天安門城樓,全國許多城鎮的街道、商店、公園,甚至一些大型建築物和私家宅院的門口,都會掛起圓圓的大紅燈籠。到了夜晚,一盞盞燈籠點亮,紅光四射,顯得隆重熱烈、喜氣洋洋。

然而,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國國際地位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燈籠”有了認同感,他們把它看成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而給予尊重。

燈籠的歷史源遠流長,我國著名考古學家魏存成介紹,中國的燈籠是世界上發明最早的便攜照明工具。甲骨文中的“東”字可能就是對原始燈籠形象的描繪。《南史》記載有“壁上掛葛燈籠”句。葛,就是用麻織成的白色粗布,用它製成的燈籠,可能就是紗燈的原始雛形。其用途是用於標明官銜、字號、身份的門燈(風燈)。而紅燈籠則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才興盛起來的,經多年發展,形成了今天節日喜慶用燈。

閩南語中“燈”與“丁”諧音,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親戚朋友送花燈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祈福。在中國古代,很多地方都很重視送燈的習俗。如陝西西安一帶,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除送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於是便有了各種“麒麟送子燈”、“送子娘娘燈”。中國古裝題材的電視劇中有許多長輩送花燈祈求添丁的場景,如《婆婆媳婦俏佳人》中婆婆送花燈給媳婦,希望傳宗接代。《京華煙雲》中女兒懷孕時,姚家送花燈去女兒的婆家,希望女兒順利產子。

在《宮》中,嬪妃懷孕時,孃家會派人進宮,送去花燈,妃嬪之間還會因此互相攀比。一些官宦人家,如果女兒懷孕,孃家沒有送上花燈的,還會被婆家人嘲笑。花燈成為求子祈福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