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疾首 中國城市文脈的斷裂

安居社 人氣:2.21W

痛心疾首 中國城市文脈的斷裂

  上海石庫門

文化是什麼?

文化是語言、文字、音樂、歌舞;是民俗風俗生活的總和;是一種精神、風格和氣質;是思想、審美和價值的取向。既是無形的,又是有形的;既是鮮活的,又是凝固的。

文化是人與時間、空間的關係;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人民的凝聚與認同;是浸透我們祖先和父母血汗的江河、大山、土地所孕育的;是延綿不絕的歷史、哲學、文學、科學、技術、教育心理的綜合。

有形的城市文化,是可以觸控的。也許是一個群落、一組建築、若干街區,和一座城市個性的聚合,是色彩和諧與美的展示。因此,文化也是城市的靈魂。

無論是古典或者現代,在有文化的建築上我們可以讀出時代特徵和歷史的變遷,無論是北京的皇宮和四合院、上海的石庫門,還是徽州的民居、客家的承啟樓以及陝北的窯洞,遺址上即便只有幾塊磚石,或者“露沾荊棘沒銅駝”,我們仍能辨認出其歲月風霜的年輪。

我們從古代的詩人作品中,讀出了中國城鎮的神韻和氣派:有小橋、流水、人家;有煙雨裡的高樓層臺;有晚霞中的飛閣危亭;有小樓深巷、軒窗錦屏;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首先是城市的色彩,中國文化的底色

與中國人服裝的主色調相似,黑、白、灰三色,是歷史上我國城市的主色調。它無疑凝聚著東方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宋代詩人陸游在《遊錦屏山謁少陵祠堂》中有“涉江親到錦屏上,卻望城郭如丹青”之句。“丹青”原是指兩種顏色,這裡是指水墨畫。

黑與白在國人的色彩觀念裡,如同陰陽兩極對比,已不是單純的黑白兩種色彩,而是所有色彩的集合,是夜與晝的更替、一年四季輪換的體現。在水墨畫中,黑白兩種色彩是無所不包的。黑白展示了全部的色彩之美。中國城市亦有例外。如唐代詩人杜甫《龍門》一詩記錄了古都洛陽的光華色澤:“氣色皇居近,金銀佛寺開”——金色是佛像的定位,是佛國世界的視覺形象。金光燦燦的皇宮與佛寺點染了東都洛陽的輝煌與壯麗。

今天,我們在青藏高原,仍然可以看到點染了理想和信仰之光的色彩——只有布達拉宮和大昭寺等大小寺院、佛堂,才可以有輝煌金子般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