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家電企業聯姻 蘇泊爾質量不升反降

安居社 人氣:2.8W

本土知名品牌引入國際知名企業本應該是一場皆大歡喜的“聯姻”,但頂著這樣光環的蘇泊爾近期的表現卻讓業界咋舌。

昨日,記者從陝西省質量技術監管局的官網上了解到,在該省近期對部分產品進行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中蘇 泊 爾16.64+0.241.46%,樣品合格率分別達到85.7%和77.27%的電飯鍋和電磁灶產品中,“蘇泊爾”成了少數上榜“不合格”名單的品牌。而去年底,蘇泊爾已爆出“問題鍋”事件。

業界人士分析,蘇泊爾頻繁出現的質量問題可能反映了公司內部暗藏危機,外資家電企業如果在中國市場繼續選擇如此輕視的態度,消費者可能只得選擇“用腳投票”。

但劉步塵覺得,頻繁陷入“質量門”顯示,這家企業的內部管理可能存在危機。“不少外資在中國市場一旦取得不錯的市場份額後,可能就會因各種原因開始打折扣”,劉步塵分析,與已開發國家相比,國內市場監管和處罰力度都要輕一些,部分消費者不成熟的消費心態也助長了外資企業的氣焰,這樣因素都可能導致外資企業對生產工藝、質量監管等體系的把控有所放鬆,已改姓外資的蘇泊爾開始採用很多中國本土企業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做法。

亦有產業人士認為,法國SEB入主蘇泊爾可能另有算盤,在SEB母公司面臨經濟不景氣等危機之時,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蘇泊爾消化成本壓力、獲取利潤或是蘇泊爾的第一要務。

而外資品牌先後捲入“質量門”事件也考驗著國人對“外資品牌即是高階”的認識。有資料顯示,在西門子“冰箱門”事件出現後,其冰箱的市場銷售份額在去年10月下降了約1.2%。

在電飯鍋“不合格”的商標中,只有兩家企業捲入其中,電磁灶也只波及5個品牌。“法國SEB(賽博集團)絕對是國際上響噹噹的小家電品牌,而蘇泊爾入嫁之前也是國內知名的炊具龍頭企業,這樣的聯姻不應該產生這樣的結果”,家電產業觀察人士劉步塵如此不解。

記者昨日試圖聯絡蘇泊爾,但相關負責人的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

據悉,曾經作為國產小家電品牌驕傲的蘇泊爾目前已是一家外資企業。四年前開始,SEB將蘇泊爾72%的股權收入囊中。而作為蘇泊爾的創造人蘇增福家族將目光投向了房地產等其他領域。

【專題】業界頻道開年特獻:感恩2011 瞰望2012

【專題】年末聚焦:[南遊記]之取經香港 破家居漲租之困

半日沙發前所未有的折扣活動

MPE墊新年同慶 購物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