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行業市場 莫讓深度分銷成發展毒藥

安居社 人氣:1.4W

面對如今寡淡的地板行業市場,不少地板企業為了扭轉局勢可謂是絞盡腦汁想盡了辦法,在這樣一種局勢之下,“深度分銷”一度被當成了市場行銷“通靈寶玉”,似乎祭出這個不二法寶,烏雞立馬變鳳凰。

不可否認,深度分銷對業績的快速成長,很多企業確實憑藉這一方法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這個企業的“救命良方”換個地方很可能就變成了“穿腸毒藥”,換句話說,就是不是所有的地板企業都適合採取“深度分銷”這一營銷方法。

尤其是對於那些實力不濟、管理不到位抑或處於品牌初創期的地板企業來說,深度分銷不是不行,而是要緩行,至少要三思而後行。深度分銷固然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快速成長,但它同時也可能在悄然吸乾企業的血液,讓企業經營體質惡化,一病不起。

如果問深度分銷的具體定義是什麼,恐怕十個人有十個答案,十家企業有十種做法。深度分銷並非舶來品,而是中國大陸渠道發展史裡面的一個“土特產品”,大意是指通過減少渠道層級,將“渠道重心下沉”,增強企業對渠道的控制力,擴大終端市場的覆蓋面,從而提高顧客購買機率的銷售模式。在很多企業內部,深度分銷也常被稱作“渠道精耕”。

但對於當今的很多中小型地板企業來說,深度分銷所發揮的正面作用遠小於它的負面影響,存在著幾大“致命傷”。

致命傷之一:人員固定費用居高不下

隨著深度分銷的不斷深入,人員增加也呈滾雪球之態。常見的有四種人員

短工:比如商場導購、理貨、零促人員等。他們是企業銷售組織的最前沿,一般直接配置在經銷商、分銷商那裡

長工:固定線路業務員,有的企業叫做助理業務員。比如鄉鎮分銷業務員、封閉渠道業務員。一般由當地的經銷商招聘,廠家負責培訓。

正式工:廠家派駐的銷售顧問,屬於廠家正式編制,江湖人稱“御林軍”。他負責與經銷商/分銷商洽談資金流、資訊流等高階事務,並督導“短工”和“長工”的工作。從國內大多數深度分銷實踐來看,平均1~2個縣就有1個廠家正式編制的業務代表。

監工:屬於企業的官僚組織。人越來越多,原先的管理層忙不過來,只有額外再增加一個層級,找些“監工”幫忙。這也是現實中最有諷刺意味的事——企業為了深度分銷,減少了渠道層級,但企業內部的溝通層級卻又反而增加了。

致命傷之二:變動費用成“超級黑洞”

開發終端、維護終端、終端促銷等費用名目,一概要廠家支付。加之缺乏有效的遠端管理手段,白條、拖欠、合夥套利、偽造等營銷腐敗層出不窮,一個業務員辭職,背後常常就是數萬元的爛賬。

當然,費用高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只有高費用,沒有高產出。說白些,就是一個常識問題:投入產出不成比例。可惜的是,很多企業被這些年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所刺激,一味要趕超GDP的增幅,犯下常識錯誤還渾然不覺,企業的銷售規模雖然有可喜成長,但企業的邊際盈利能力大大下降,更糟糕的是,企業的品牌傳播和產品研發,因資源短缺而被擱置,綜合競爭力大減,與對手差距越拉越大。

為何深度分銷此一時失敗,彼一時成功?

答案很簡單:不同的歷史階段,其投入產出比發生了質變!彼一時,產出高於投入(邊際收益大於邊際費用),做大自然就變強;而此一時,彼時的成功要件消失殆盡,產出低於投入(邊際收益小於邊際費用),做大反而變弱。

彼一時:跑馬圈地,遍地黃金

在幾年以前的地板市場,消費行為屬於“渠道主導型”,尤其是三、四級城市,消費者品牌意識不成熟,渠道賣什麼,消費者就被動地買什麼。深度分銷出去的產品,一般不用擔心過期或者退回。

“先佔先贏”、“先入為主”效應明顯。誰先開展深度分銷,誰就擁有時間上的比較優勢。如果能形成穩定的基層作業人員、穩定的拜訪週期和穩定的分銷服務,先發者就容易獲取終端的熱烈迴響,並對後來者形成渠道進入壁壘。

消費市場成長迅速,跑馬圈地的空間大,企業只管揚鞭奮蹄,所到之處,幾乎遍地黃金。深度分銷帶來更大的終端能見度,讓一些大牌企業高舉高打的媒體策略落地生根,產生良好的關聯效率。

此一時:競相投入,優勢互抵

眼下正值中國地板產業集中的整合時期,任何時間、速度上的比較性競爭優勢(非核心競爭優勢),旦夕之間就會被對手的同樣做法抵消或反超。早先粗放式播種就有好收成,現在精耕細作,還不見得會發芽。

深度分銷已蛻變為一場曠日持久的終端資源消耗大戰。各大地板企業圍繞終端的爭奪和攔截,不斷升級,企業深陷“囚徒困境”:你投一個卒,我就放兩個兵;你給1%返利,我就做2%促銷;你送三輪摩托,我就贈四輪卡車……

隨著各大企業的深度分銷的不斷深入,渠道擁堵日趨嚴重。過去是渠道主導消費者,現在是消費者反過來影響渠道。很多產品儘管花費了不少進場費,但由於消費者不領情,便開始陸續品嚐渠道退貨、產品過期的苦果,賠了夫人又折兵!

未來:“選擇性分銷”為上

綜上不難看出,在新的形勢下,深度分銷的進入門檻,隨著競爭的加劇不斷水漲船高。一方面,需要地板企業強大的資金實力和渠道管理以及控制能力做後盾;另一方面,還需要企業擁有適銷對路的產品、與渠道深度相匹配的品牌活力,從而提供渠道足夠的運轉利潤,讓渠道生生不息,充滿生機。

對於那些實力不濟、管理不到位抑或處於品牌初創期的企業,深度分銷不是不行,而是要緩行,至少要三思而後行。深度分銷固然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快速成長,但它同時也可能在悄然吸乾企業的血液,讓企業經營體質惡化,一病不起。

在這個渠道不再為王的時代,如果要追求永續經營、健康成長,不妨老老實實地“淺度分銷”,或者是“選擇性分銷”就好。

選擇性分銷的總體原則:渠道深度與品牌張力保持平衡。品牌張力大,渠道可以深些,品牌張力小,渠道就淺些。品牌張力好比“水”的源頭,“水”到“渠”成,“水”多“渠”深,套用一句古詩:問渠哪得“深”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出自搜狐家居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