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品牌披洋裝 魚龍混雜引來假洋鬼子

安居社 人氣:3.22W

“達芬奇”假身份被揭穿,讓眾多消費者深感受到莫大欺騙和諷刺。專家認為,國貨“裝洋”行為,和國人“崇洋”心理密不可分,似乎認為國外品牌的質量都有保證。有些甚至純粹為了炫富,不求最好,只求最貴。而國產品牌標榜洋貨,除了“華麗轉身”大牟其利外,也是為了迎合消費者不成熟的消費心態以暢銷其貨。

行業怪象:國產品牌流行取洋名

家居賣場上一片“歐風美雨”,尤其是櫥櫃和潔具,件件“洋”得純粹,貴得離奇。一些商家有時會以“原裝進口”、“進口組裝”、“國際品牌”等模糊概念來混淆視聽。

衛浴就是講品質,幾千元的潔具根本算不上貴,比頂級品牌差多了。”某品牌銷售人員說。不過滿目皆是的洋品牌也讓消費者感到疑惑,剛留學回國的劉先生說:“我在義大利3年,聽說過的品牌還沒有在北京一天見到的多。”

類似這樣的“傍洋牌”,在服裝、化妝品、音響、鞋業、餐飲、建材等行業都有,尤其是在服裝行業,業內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卡丹’到處有,‘狐狸’滿街走,‘老爺’被偷車,‘鱷魚’全國遊”。

 魚龍混雜引來假“洋鬼子”

北京零點前進策略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品牌傳播部總監林嵐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很多國內產品之所以願意起外國名,主要跟目標消費者的品牌偏好有關。

他指出,對於某些產品,由於國內和國外產品在技術、設計、質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國內消費者明顯偏好國外的產品,取外國名,容易讓消費者產生這個產品和國外有聯絡這種聯想

由於近代中國在科技等諸多方面落後於國外,所以中國人對國外的東西曾經有一種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的模糊感,消費者大都抱著外國的產品就算很差也比國內的產品好的觀點,對洋品牌的崇拜一度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改革開放之後,龐大的消費市場就像是擺在人們面前的金山銀山,洋品牌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美國、法國、英國、日本、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品牌,都想在這個龐大的市場裡分一杯羹。而假洋品牌也跟著洋品牌的進入應運而生,並以快速的繁殖力發展著,最終,假洋鬼子便進村了。

話題2:再爆“變頻定頻”之爭 消費者不買賬!

精彩展會:上海牆紙布藝展 颳起牆面裝飾新風潮

折扣資訊:8月13日百蘭墊盛夏火熱團購

折扣資訊:8月6日紅星美凱龍百陣千居“惠”戰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