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信託監管升級,淺談中國的房地產信託

安居社 人氣:1.34W

房地產信託監管升級,淺談中國的房地產信託

如今的中國房地產,房價異常增長,樓市灰色、黑色交易層出不窮,如何改變這一現象,離不開政府的調控措施。最近,政府對信託監管進行升級,打響了政府調控房地產漂亮的一槍。

近日,68家信託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發布完畢,據百瑞信託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統計,2016年,68家信託公司共新增實收信託財產規模為12.46萬億元,較2015年增加3.46億元,增長38.42%,但整個信託行業新增規模中有近八成來自於被動管理類業務。這背後體現的是過去一年信託規模增長對通道業務的依賴加重。

對此,5月24日傍晚,銀監會相關人士對媒體迴應稱,這是根據銀監會2017年現場檢查計劃,監管部門對部分信託公司進行的例行檢查。為提高檢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銀監會相關部門4月中旬制定印發了《2017年信託公司現場檢查要點》,供具體檢查時參考。印發檢查要點是現場檢查的一種通行做法,僅用於指導具體檢查專案,並非釋出監管政策。一位信託公司人士也對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一般在每年4月前後,監管層都會進行例行檢查。而且房地產專案屬於一個大類,所以一直都在重點檢查的範圍內。

近期,房地產信託成為市場關注熱點。據統計,截止到5月25日,今年信託公司已成立房地產類信託計劃285款,共募集約676.76億元,預期年平均收益率約為6.84%。去年同期共成立房地產信託產品281款,成立規模約為650.86億元,預期年平均收益率為7.87%。與去年同期相比,成立數量與規模變化不大,不過預期平均收益率降低了1.03個百分點。

雖然此次只是例行檢查,但將時間拉長一些來看,房地產信託的監管實際已在趨嚴,尤其是在今年監管層大刀闊斧地整頓金融亂象的時期內,房地產信託已多次被提及。今年3月29日,銀監會發文要求整治信貸資金參與房地產炒作情況,對於違規進入拿地環節、違規發放開發貸、貸後管理不嚴、繞道借道變相融資、違規發放首付貸等行為進行了限制;4月10日發文表示,各級監管機構要重點關注房地產信託業務增量較大、佔比較高的信託公司。

收緊的背後,與房地產信託暴露的風險不無關係。在今年4月初召開的信託監管工作會上,銀監會信託監督管理部就指出,房地產信託的信用風險呈上升趨勢。據該監管部門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末,房地產信託餘額1.64萬億元,同比增長18.29%。且監管層認為,考慮到部分資金繞道投放至房地產領域,房地產信託的實際規模可能更大。

在監管層看來,房地產信託的風險主要為集中度、合規和法律三個方面。其中,在法律風險方面,監管部門重點提及了“明股實債”類業務所面臨的風險上升。

同時,信託公司開展“明股實債”信託業務,意在規避監管或公司內部審查標準,由於降低了風控要求,相關專案面臨的信用風險相對較高。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總監嚴躍進進一步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各類信託名義下的融資做法增加,而且部分也直接參與了招拍掛市場的拿地動作,因此對於此類信託計劃的管制非常有必要,要警惕各類逃避政策監管的做法,否則近期土地市場的地價泡沫又會擴大。

事實上,曾在工商企業、證券市場、金融等五大信託領域中位居榜首的房地產類專案,去年融資規模就出現了下滑。來自中國信託業協會的官方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資金信託投向房地產領域的規模為14295.37億元,佔比8.19%,與2015年同期相比下降0.57個百分點,房地產市場已從之前的榜首位置滑落到墊底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