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裝修公司潛規則

安居社 人氣:3.35W

可以說,裝修是購房者入住新房的最後一道門檻。然而,就是最後這一道存在諸多“不誠信”行為的門檻,使得許多業主入住新房也開心不起來。

到底裝修公司有哪些常用的伎倆令人防不勝防?市民平時又該如何注意?本期記者特邀數名經歷過“不誠信”家裝的業主,一同揭祕裝修公司的“潛規則”。

案例

案例一:“釣魚裝修”令人防不勝防

經歷過裝修的市民,許多都有這樣的經歷:在請裝修公司為房子做預算時,覺得裝修價格還可以接受,誰知工程開始後,對方就不斷增項追加預算,甚至把一些費用較高的專案分拆成好幾個小專案,而此時業主已是騎虎難下。

黃先生就有過這樣一次經歷。去年11月份,黃先生找到一家本地頗為知名的裝修公司裝修其在凱旋藍岸的新房。當時146平方米的房子總體裝修報價6.5萬元,考慮到價格便宜,黃先生馬上就交了定金。

沒想到,6.5萬元的預算最終卻變成近11萬元的賬單。黃先生仔細稽核發現,原本電位線槽增加了開槽、封槽的收費專案,數量也未經同意就增加了多個,僅這一相關費用便增加了1萬多元。此外,洗手間的防水專案費用也翻了數倍。

因為此前沒有了解清楚,等知道實際報價後裝修已經完成了一大半,黃先生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支招】

現在,部分家裝公司利用低價招攬客人,再通過巧立名目把實際價格報高,這種伎倆在業界已是心照不宣。

消費者最好在簽訂合同前當面核實清楚材質、規格和等級,並把工藝工序、用材數量落實到紙面上,作為合同的附件出現,避免自己吃啞巴虧。同時,對於每一個裝修流程涉及的建材,自己要儘量親自過目監督,不懂就問,以免被算多。

案例二:家裝公司“說一套做一套”

許多業主認為,“不誠信”家裝的另一代表行為便是“說一套做一套”。裝修之前將自己使用的材料與工序誇得天花亂墜,實際上裝修質量並沒有那麼好。

2010年9月,家住世紀新城的張小姐與市內一裝飾公司簽訂裝修合同,合同簽訂共11萬元,首期支付4萬多元。開工沒多久,張小姐就發現裝修公司不按合同約定裝修。例如安裝電線合同約定用2.5平方米的線,結果業主發現照明用的是1.5平方米的;此外,浴室也沒有做防水。

因此,張小姐覺得該公司的誠信有問題,要求解除合同,並按照已完成的工程結算工錢,但裝修公司不肯退款,要求履行合同。後經消委會調解,最終張小姐拿回剩餘款項。

支招】

如果因為懷疑裝修公司誠信而去走司法程式顯然得不償失,建議先暫停施工,然後與裝修公司一同去買材料,自己保留髮票或收據,花光首付,之後再另找公司裝修。

案例三:找正規公司卻遭遇“賣豬仔”

花了大半輩子的積蓄買下一套房後,許多市民傾向於請正規的裝修公司來裝修。然而,若遇裝修旺季,或許就會遭遇“賣豬仔”。

2010年劉先生花80多萬元在遠洋城買了一套房。為了將房子裝修得更加漂亮,劉先生挑中本地一家裝修公司進行裝修。當時該公司承諾,所有的裝修工人都是公司的老員工,有多年的經驗。

一次與裝修工人的搭話中,劉先生髮現,裝修工人雖然穿著該裝修公司的服裝,但對公司的情況卻是一知半解。詢問下,劉先生才知道,該裝修工人為裝修公司請的臨時工。

在旺季,該裝修公司沒有足夠的人手,便將專案承包給其他人,這個人再負責聯絡勞務市場上的裝修工匠。

“勞務市場的裝修工很多,這些公司找起來也很方便。臨時裝修工穿上公司發的統一工作服,打著本公司‘專業工人’的旗號去裝修,業主也不會去刻意查證件。”該工人說。

【支招】

為了避免這一現象,市民還是應該找一家正規且口碑較好的公司。一般來說,連鎖家裝公司出現上述現象的機率較低。此外,市民也可以在質量上與裝修公司進行約定,保證裝修質量。

 案例四:設計師明則幫忙砍價實則暗收回扣

業主在裝修時常向設計師徵詢買材料的意見,殊不知有些裝修設計人員通過代購材料吃回扣獲取利潤。

張先生於2010年購買了朗晴軒一套二手毛坯房。在找到一家裝修公司進行設計後,該公司的設計人員表示可以陪業主買裝飾材料,以便配合設計風格。

到建材市場後,設計人員不是說這家質量不好,就是說那家價格有詐。當業主轉了一圈感到無所適從時,他便將業主帶到其熟悉的建材店裡推薦一番,幫忙砍價。

張先生當時隱隱覺得有些不妥,便推託有事,遲點再買材料。沒過幾天,當張先生自己前去相同的店裡詢價時,發現當時跟設計師在一起時,店裡給的報價比他自己去詢價高10%左右。

“1萬多元的地磚,貴10%就是1000多元,幸好當時沒買。”張先生感嘆道。

【支招】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消費者應提高警惕,但不宜當面揭穿,可先按該設計師的意思詢價,自己再私底下獨自詢價,比較之下再做決定。

新聞分析>>

什麼造就了家裝“忽悠”的土壤?

現在,隨著家裝行業的蓬勃發展,家裝行業出現的不誠信行為也成為消費者和行業的共同困擾。為何中山的家裝行業會出現這麼多的不誠信?消費者在日常消費時又該如何注意?

在眾多知名裝飾公司的老總看來,裝修行業“准入”門檻不高,目前中山沒有相關行業協會和行業規範,導致家裝領域魚龍混雜。

業內人士稱,目前中山市具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建築裝飾設計、施工資質證書、營業執照的建築裝飾企業比例不足30%,小公司和“游擊隊”卻佔了70%—80%。

家裝行業是一個紛繁複雜的行業,材料豐富且工序繁多,整個行業是一個典型的資訊不對稱行業,消費者瞭解到的內容少之又少。由於大部分消費者缺乏對家裝設計、施工、選材、價格等的基本知識,給諸多不良商家創造了“忽悠”的土壤。

“用報低價來吸收客戶資金進行公司運轉,最後為了不做虧本生意只能在偷工減料上下工夫。”中山市名匠裝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湯義孝說,部分不關心行業發展的商家只顧當前經濟利益而不顧行業的長遠發展。

裝修公司的老總提醒消費者,應學習相關家裝知識,才能理性消費;在裝修過程中也要了解裝修公司的材料、工藝和管理,最好貨比三家,再做最終決定。

此外,消費者不要貪圖便宜,找無資質不規範的企業提供服務,以防其在一些核心環節上大打“迷蹤拳”。

律師看法:消費者要有保全證據的意識

若消費者遇到了不誠信的家裝企業,該如何維權?本期記者特意走訪權威律師,給出專業意見。

中山市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黃磊律師:

對於不簽訂合同只開收據的傢俱產業,消費者要注意讓商家在開收據時寫明購買商品的型號或品種。此外,還需要寫明公司的生產商及相關維修保障,方便日後索賠。

對於需要簽訂合同的裝修行業來說,消費者則要注意合同的條款,特別要注意預算報表,要在預算報表中寫明裝修材料、數量以及裝修價格,以便日後維修。此外,在合同中最重要的是要約定保修責任和期限。

在選擇裝修公司時還要確認對方是否具有裝修資質,消費者要防範藉助裝修公司的名義而進行的個人裝修。

廣東保信律師事務所賴福慶律師:

首先,消費者要有保全證據的意識。利用拍照、錄影或是公證處公證等方式保留自己的證據。拍照時,最好能將當天的報紙拍入畫面以證明拍攝時間。立案後,也可申請證據保全,然後再積極與商品經營者或服務提供商進行協商,不能達成一致可向工商行政部門或向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解決糾紛,則可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賠償損失或更換重做。

消費者在合同簽訂之七年級定要清楚合同約定,預防糾紛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