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

安居社 人氣:2.19W

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

元宵節總是伴隨著閤家團聚,伴隨著幸福的聲音。而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元宵節有著各種各樣的傳統和風俗。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各地在元宵節的各種風俗。

元宵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飽蘸著中華兒女的濃厚情感,形成了一股文明賡續的文化清流,寄託了國人不盡的情懷。元宵節,人們賞月、觀燈、猜謎,青年人“人約黃昏後”,勾勒出一幅和諧幸福快樂的美麗圖畫。

元宵文化積極向上,富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唐代政治家、文學家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寫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將元宵的盛況和遊人的興致表現得淋漓盡致。就生活而言,需要娛樂,但娛樂也有許多種,如麻將、撲克等略帶賭博性質的娛樂,或許只能稱為“愚樂”。而元宵節的娛樂,賞月、觀燈、猜謎,以及青年人相約,不僅充滿人情的味道,而且滿是健康的味道,我們必須奮力守護。

有人認為,元宵文化“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處處體現著中國的特色,此說法有一定道理。無論從“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到“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都有著獨特的文化色彩,離不開一個“燈”字,點明一個“月”字,突出一個“鬧”字,表現一個“樂”字,給生活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相傳,當年年輕的王安石赴京趕考,正好在元宵節路過一地,見一馬姓大戶人家,高掛走馬燈,燈懸一聯,徵對招親。上聯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一時想不出下聯,便默記於心。到了汴京,順利闖過詩、賦、策論三大考關,在最後一關面試時,主考官指著衙前的飛虎旗,出了一個對聯的下聯:“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要求對上聯。王安石看到這個下聯的樣式,就馬上想到了元宵節招親的那個上聯,因而開口就把招親的那半副聯對了出來。考官一聽大喜,頻頻頷首稱許。

王安石歸鄉路過馬家時,見招親聯依舊無人對出,便以面試的出聯回對,因而被招為快婿。一對新人拜天地時,又傳來進士及第的喜訊!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欣喜不已的王安石,立即在紅紙上揮筆寫下連體的“囍”字,貼在門上。據說這便是雙喜的由來呢。

雖說這樣解釋中國的“囍”難免有些牽強,然而,歷史的一些巧遇正好圓滿了中國人的創造力。現在中國人每每遇到大喜的日子就會寫些“囍”字作頭彩,特別是新婚燕爾的新房以及家園,在結婚這天萬不可沒有這個“囍”。在元宵節裡的燈籠上,人們都喜歡剪寫“囍”字貼在上面,用以烘托喜慶和預示吉祥。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其實古人的這些詩句用在現在國人的元宵節上才是最貼切的。現在的元宵節不僅真正的笙歌春如潮,燈火不夜天,並且形式之下,內容才真正的是和平盛世亮笙歌。但願“囍”賦予中國人的喜慶和幸福成為王安石想象不到的那個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