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湯圓的來歷

安居社 人氣:5.41K

農曆的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大家在歡歡喜喜慶祝節日的同時也能美美的吃上一頓湯圓。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分享元宵節湯圓的來歷,希望大家喜歡。

元宵節湯圓的來歷

元宵節湯圓的來歷

湯圓的外形圓滾飽滿,象徵團圓、幸福,我們的祖先相信元宵節吃了這樣的應景食物,也能為家庭帶來和睦與平安。北方人習慣用搖篩的方式製成圓子,稱為元宵,和南方人用手搓揉出的湯圓其實是同樣的東西。

吃湯圓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宋代。在宋代之前,人們在元宵節或是吃豆粥,或是吃特製的麵點,並不一定。到了宋代,民間在過這一節日時開始流行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後來,北方地區大都稱這種食品為“元宵”,而南方稱之為“湯圓”和“湯糰”。

吃元宵其實和元宵節其他的節目一樣,都寄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熱愛及盼望團圓的心情。

關於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說法頗多,但一般變為在漢代就初具雛形。史載漢武帝的時候,漢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據稱“太一”是當時相當顯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並有恩於漢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較隆盛。相傳另一位漢室皇帝漢文帝也和元宵節有關。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劫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漢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