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紅升:為人民做設計

安居社 人氣:2.95W

邵紅升,中國建築上海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創作部副主任、高階建築師 曾就讀於上海同濟大學,德國包豪斯大學。

2007年在上海成立標恆設計;2008年受聘於中國建築上海設計研究院建築創作部,擔任副主任、高階建築師;2010年旅居德國魏瑪,成立工作室並在多所國內大學任教。

邵紅升

按照約定的時間,我們與邵紅升老師見面。他的熱情讓我們的初次談話變得很融洽。在整個採訪過程中,他有問必答,談笑風生,山東人的謙遜仁厚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兩個小時的對話過程中,旅居德國設計師對待工作和生活慣有的嚴謹態度也表露無遺。

曾經的繪畫小子

“如果我不進入建築界搞建築設計,可能得遺憾一輩子!”

讀高中時作為理科生的邵紅升非常喜歡繪畫,那時候班級的黑板報都是由他來創作。老師建議他考美術學院,但由於當時大學聯考政策的限制,本著對繪畫的熱愛他只能毅然“棄理從文”,選擇文科,重新讀了三年高中,並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後的邵紅升做了10年室內設計,作品無數,但他時常會覺得自己做的設計並不是內心深處想要追求的。十年裡,他從來沒有做過娛樂空間,對這個方面也沒有任何的感覺,但是對辦公樓卻情有獨鍾,空間感也特別強,這方面的興趣似乎是與生俱來的。而且,平常雖然做的是室內設計,但是邵紅升所讀的書、接觸的事物都是建築設計。他說,“我的思維是藝術類的思維,但是骨子裡卻透漏著嚴謹的理性,是個明顯的結合體。”正因如此,工作十年後的邵紅升報考了同濟大學的研究生。回想自己當年報考的初衷,他激動地說,“如果我不進入建築界搞建築設計,可能得遺憾一輩子!”

為人民做設計

“可是到包豪斯之後,我的理想又不一樣了:我要為人民做設計!”

為了理想,他克服了種種困難來到同濟大學。沒想到的是,在同濟一待就是四年,先後讀了景觀設計和建築設計的研究生。而且,這四年沒有做過任何工作,完全就是全職的在學校學習、上課。

基於同濟大學和德國包豪斯的淵源特別深,校園內現代主義的建築特別多,最早的一批老師也都是從包豪斯留學回來的,授課的內容和觀念也涉及到包豪斯的現代主義,走在設計行業的前列。

邵紅升在同濟大學讀書期間也深受包豪斯設計大師們的影響。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還跟同濟大學的老師去包豪斯考察。在親身感受到現代設計學院的風采後,他的認知目標又轉變了。對於這次目標的轉變,他很實在地說,“原來的時候只是狹隘地認為自己要做個建築師,因為當時覺得建築師要比室內設計師掙錢多,畫圖少。而且做個建築師也是我自己想幹的一種職業,也是為了完成自我的一種狀態,是自我的一種理想。可是到包豪斯之後,我的理想又不一樣了:我要為人民做設計!”

設計者的胸懷

聽著,聽著,邵紅升聽得情不自禁地流淚了……

那句“我要為人民做設計”並不是邵紅升一時興起而脫口說出的,背後確也有著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有一次,在柏林同行的人員都去購物了,邵紅升一個人去了在隱祕在城市深處的包豪斯博物館。在那裡,他一個人靜靜地看著大師們的作品,帶著耳機仔細聆聽他們設計背後的故事。聽著,聽著,邵紅升聽得情不自禁地流淚了,設計大師們的生平和胸懷人民大眾的設計情感不斷地“拷打”著他的內心。看完展覽後,他覺得自己工作的十多年都是白白浪費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內心深處的激情在一瞬間被點燃。回國以後,邵紅升下定決心必須要到包豪斯去上學,並且要沿著包豪斯大師們胸懷人民的情節去做設計。

 不要讓理念變得空泛

也可能,這樣的設計一年也用不上幾次,但是做設計的考慮是基於對人的服務,讓殘疾障礙人士也享受到設計帶來的方便,這就是“以人為本”。

邵紅升說,他一直把包豪斯的設計大師作為自己的榜樣,堅持著想要成為大師的夢想,秉承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懷揣著一種責任感。

當我們問及這個被很多人喊成口號的“以人為本”在設計中如何實現的時候,邵紅升給我們舉了一個具體案例。他說,在德國即使是人口僅有幾萬人的小城鎮,凡是有臺階的地方都會在樓梯邊上安裝一個軌道——類似於摺疊的小電梯的裝置,在自動按鈕的控制下可以很方便地讓殘障人士通過。而國內卻很少能看到這樣的情況,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設計對人的尊重不夠。也可能,這樣的設計一年也用不上幾次,但是做設計的考慮是基於對人的服務,讓殘疾障礙人士也享受到設計帶來的方便,這就是“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設計和商業化的操作模式並不矛盾,實操中要把問題考慮得更細緻一點,要踏踏實實地做設計,考慮到自己的設計所面對的人。像在設計鎮江一個連鎖餐廳的專案時,邵紅升跟業主溝通後,確認從用餐者的角度出發,把兩者的需求相結合,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業主的要求。正是這樣,他能提出更好的想法,讓最終的設計成果得到了更大的昇華,得到了業主和消費者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