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著名室內設計師-餘靜贛

安居社 人氣:1.34W

專訪著名室內設計師-餘靜贛

室內設計師餘靜贛

記者:您和其他企業家不同,自己在災區待了三年。並且今年玉樹地震,餘工也是第一時間去現場,並且不顧當地的高原反應,自己出錢、出資、出力奔赴玉樹災區,我們都特別好奇。

餘靜贛:我覺得跟5月12號那一天很有關係,我剛好在附近,地震排山倒海,雖然我們在成都市沒有問題,但13號到了都江堰,場面很慘,建築對人們的侵害非常嚴重,這對我搞建築的人觸動非常大。回到廣東開董事會我提出去災區支援三年,我們幫助災民設計了兩萬多套房子,雖然談不上什麼很好的設計方案,但是政府承認我們這個團隊,只要我們這個團隊在平面圖上簽字,災民就可以領二萬塊錢,房子就可以開始建造。所以我們完成了二萬個平面圖,還建了一些校園,到現在都還在建設中。

我做為一個建築師,如果建的房子不能夠呵護生命就是罪人,所以儘量帶設計師到現場去感悟和體會,兩年時間大概帶了700多位建築師,共同幫助政府、幫助汶川。

記者:餘工,您帶手繪團隊來參加亞太空間設計師2010北京國際論壇這樣一個盛大的活動有什麼體會與媒體交流?

餘靜贛:我從事設計工作三十多年,2003年的時候轉為做教育。因為我看到設計行業缺陷在教育,我認為中國的設計界是需要有哲學來做指導的,我利用短訊給學生帶來一些好處,比如一些哲學課程。從藝術修養的層面來說,我想讓中國的藝術氛圍好一點。

我認為一個行業的興衰跟媒體的引導和推動有很大關係,我把手繪團隊帶到這裡來,是想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全國設計界的人重視手上功夫的表達,因為沒有很好的手上功夫很難把設計師自己想的東西表達出來。一個國家的設計行業如果手繪水平不能達到一定高度,這個行業可能就變成一種純技術性的團體。所以我們想借助亞太氛圍,通過展覽、講座,能夠一起來做教育方面的交流。

記者:您的學校收費嗎?費用大概在多少左右?普通的學生,尤其是貧困的學生能不能接受這樣的費用?

 餘靜贛:我們剛開始做的時候是免費的,現在是收費的,大概收了成本費的1/3多,另外2/3是我自己從企業裡邊出的,一年大概千百萬左右。因為我們的課程要求非常嚴格,一般人都很難堅持下去,我覺得現在的學生缺少一種吃苦精神,所以我們收費也起到督促學生強迫自己學完,學到最後他就會看到效果。我們在廣告的推動上都有一條“永遠不盈利”。我們每年都會過來六百多所高校的學生。現在學設計的大學生缺少兩個環節,一個是哲學知識,還有就是手上的功夫。

記者:您如何把本地的建築風格和您個人的風格融合在一起?

餘靜贛:我們儘量地拿一些想法給這些村民,跟領導和村民交流還是比較容易的,因為他們對我們比較信任。另外,我們沒有說要把建築建的很漂亮,但是要把空間做好好,要比過去的農村建築牢固、漂亮,更實用,滿足這三樣東西也並不需要花很多錢。

我們跟政府做交流的時候遇到一些問題,政府希望把國小建的特別氣派,我覺得沒有必要。國小是給孩子一個心靈空間,尤其是他經過地震之後,心靈的修復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設計了六十多所中國小,其中有一所國小將近有30畝是多餘的地,政府想要把它蓋成一個培訓部,我就堅決反對,我認為這些孩子現在特別需要森林,經過地震之後,自然給孩子們帶來很多恐懼,我們要給他們一些空間來重新親近自然,所以我說需要森林,來把外面的渠道變成河流,引入森林,讓小鳥歸來,讓孩子們歸來。

記者:廣州和香港距離比較近,兩地設計有差異嗎?有共同點嗎?

餘靜贛:發展到現在兩地建築師的設計做得都蠻好的。客觀地講,我認為廣東設計師相對香港設計師來說商業味還是偏重一點。應該說香港、臺灣、廣東相對上海、北京設計來說,商業味道還是要多一些。像1982年到1992年期間,全國的賓館基本都是香港設計師和廣東設計師做的,幾乎做成了一個樣。都是包門套,在材料方面做得很多,在當時是風靡全國。只要聽說是香港、廣東的設計師,那肯定行。

記者:餘工是怎樣能讓您的學生主動跟您甘願吃苦,一起去災區工作的呢?

餘靜贛:要說講道理不一定講的出來,因為這是自願的。80後、90後有這樣一種激情。如果讓我再去災區呆兩年,我有點害怕,因為我在災區潮溼的環境中睡了兩年,腰已經不行了。但是再去災區我肯定會去,不過不會像當年那樣勇敢了。我也不敢讓學生們去了,因為環境太艱苦了。那時候就是一種本能,我想在座如果有學建築的,看到一所學校倒塌了,700個學生死了500個,還會無動於衷嗎?我就是想在下次災難來臨的時候幫村民建最牢固的建築。

記者:餘工一直在推動手繪,可是大多數的消費者在找設計師的時候更認可電腦的繪圖。您如何引導消費者認識手繪呢?

餘靜贛:我認為手繪是設計師的一種修養。一個設計師要給社會提供藝術級別的生活空間,如果沒有這份修養,那麼提出來的空間可能就達不到那個檔次。這對社會是一種傷害。

手繪功底比較強,做方案和做人的氣質就不一樣。客戶要求是最後的藉口,我們跟客戶交流的時候要講清楚。更重要的是下一階段跟方案設計師交流。所以手繪其實是一種修養和一種高質量的生活。

記者:很多設計師在大學期間從事的是跟建築不相關的行業,他們通過後天的努力成了偉大的建築師。我想知道設計師是能夠教育出來的嗎?

餘靜贛:這點我覺得不能怪教育界,日本設計師和中國設計師的區別不在於知識量的多少而在於觀念的差異。日本人是比較理性,而中國人是比較感性。我們缺少更深入、哲理地交流。我覺得教育家應該從哲學方面給予設計行業的學生幫助,增加中國特色。我們的設計師談到光線、太陽光的亮度、光線取暖等等,站在哲學上理解,這個光線就不僅僅是亮不亮的問題,而是空間靈魂在那裡。而且我發現日本的設計師成才率比較高,實際上他們的哲學學的比較好。包括有的設計師就是哲學系畢業的。我們中國設計師好像還沒有一個達到哲學層面的。所以我們要從這個方面來考慮教育界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