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深圳傢俱業路在何方?

安居社 人氣:1.49W

在產業經濟學的理論中,任何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四個階段:萌芽期、成長期、壟斷競爭期和消亡期。因此俗語裡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說,也與產業週期有關。而在現實市場中,很多產業往往在前三個階段中迴圈,周而復始,每當接近消亡,總有那麼幾個新技術讓其重獲新生。而今天筆者今天所探討的深圳傢俱業,“三十年河東”剛過完,就開始面臨倒閉潮了。

大浪淘沙,深圳傢俱業路在何方?

據行業發展歷史可查,深圳的傢俱行業已經歷了整整30年高速發展,從小作坊到生產線,引領國內傢俱業的發展——從1979年第一家傢俱作坊“深圳家樂傢俬廠”開始,深圳傢俱業依靠毗鄰香港的地緣、資訊和外資優勢,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相對國外較低的生產成本,迅速奠定了國內傢俱行業的“龍頭”地位。

但“30年河東”剛過,最近數月就不斷地有媒體報道深圳傢俱廠的倒閉訊息——繼華源軒、富之島倒閉之後,華仁實業公司(百蘭墊)在其工廠門口貼出告示宣告倒閉。該告示稱,因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傢俱企業生存艱難,而華仁公司經營管理不善,嚴重虧損,資不抵債,只能選擇停業。其實,從百蘭床墊的公告中也可以窺見一些傢俱廠的狀況,其實並不如表面的樂觀,那麼面對這樣的大浪淘沙,深圳傢俱業該何去何從?

從理論到現實的“產能過剩”

過去30年中,深圳傢俱行業一直處於高速發展中。據資料顯示,在2001年,深圳傢俱企業共有1200餘家,15萬從業人員,年產值突破150億元。2006年前後深圳約有1200多家傢俱企業,年均產值380億,全行業有10多家企業的年產值超過10億元。2010年突破了1000億元大關。2012年深圳有傢俱企業2500多家,年產值超過2600億元。

回顧歷史,其實從2010年到2014年,是深圳傢俱業最輝煌的時期。尤其是2010年深圳成為國內主要的傢俱研發中心,深圳傢俱在設計、造型、功能、舒適、適用等方面均走在國內前列。深圳作為國內主要的傢俱生產基地,在產業規模、設計、人才、技術、裝置以及產品質量、產值等方面均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同時,深圳也成為國內最大的傢俱出口基地,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各大中城市出口額首位。

不過,從2013年市場普遍熱議的“產能過剩”似乎也在傢俱業開始蔓延。這是危言聳聽麼?如果與一些深圳的中小傢俱企業的老闆們交流一番,便能感知到他們有多難。

姑且,筆者將其定義在5000萬產值以下的這些企業,事實上,他們既是深圳傢俱的主體,也是深圳傢俱發展現狀的真實體現。從本質說,他們與大傢俱廠沒有區別,無論是產品、渠道、管理,或許只是大小規模的不同,甚至在十年前,其中很多企業甚至強於左右傢俬、雅蘭傢俱等企業。這麼多年以來,這些企業也過的十分滋潤。

那麼,為什麼說,他們已經步入產能過剩的邊際?還有,他們將如何被市場“過剩”掉?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其置於三四線城市一些中低檔傢俱商場200平米的專賣店,與2000平米的大型傢俱店相比的優勢何在?首先,兩者的價格肯可能一樣。畢竟很多中小傢俬廠已經實現半自動化的生產模式,與大廠全自動生產一套傢俱的效能相比,成本更高。

另外,其完全依靠經銷商自身的銷售模式,與大型品牌廠商聯合,動輒大促銷、大減價的“爆破營銷”相比,兩者產品相近,前者的營銷拼不過大經銷,所以沒有多少盈利。以去年2013年的“金九銀十”為例,傢俱行業已經開始出現過剩問題。一位來自琶洲紅星美凱龍賣場的某知名傢俬品牌的經銷商告訴筆者;“傢俱本來從10月開始逐漸進入旺季,但去年的12月甚至還不如往年的10月份。而很多經銷商計劃在11、12兩個月‘翻本’的計劃也失效。今年廣東市場的情況比去年更嚴重。”

雖然賣場沒有出現經銷商撤場的現象,但有的經銷商不得不採取如縮小經營面積、減少導購員、老闆親自上陣等方法,儘量壓縮成本,降低風險。但一旦小經銷商不賺錢,那麼這些傢俱工廠還依靠什麼盈利來源?如果僅僅靠拖欠供應商應付款保障自己的流動資金,那麼發展、突破乃至轉型,那務必將是從產品、管理、渠道的一次大變革,這對中小企業來說談何容易!

筆者認為,對於一些具備一定生產能力、產品品質基本達標的這類企業,中大型企業對其頗為關注,其目標就是兼併或者收購,而這種對“過剩”的收購,是否會是他們最好的歸宿呢?

“川派”傢俱的挑戰

大浪淘沙,深圳傢俱業路在何方? 第2張

深圳傢俱,乃至廣東傢俱,其實在當地行業發展的同時,市場也在悄然分化,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傢俱行業內的“川軍”的崛起、江浙一帶的發展、京津的迅速擴張,讓深圳傢俱品牌內外受到夾擊,市場被瓜分,品牌影響力也漸漸被削弱,而其中不得不說說來自“川派”的挑戰。

據筆者瞭解,四川傢俱產業從剛起步的年產值不到20億元、業人員不足5萬,到2013年產值突破800億元、從業人員突破百萬,產業叢集和產業規模也已經是可圈可點。更重要的是,四川已經成為中國傢俱製造業的重要基地之一,並有取代廣東傢俱龍頭的趨勢。

數年前,當“傢俱川軍”第一次被提及,川派傢俱就開始不斷吸引人們的眼球。從全友、雙虎、明珠佔據中國傢俱製造產值的前三,到西部傢俱產業基地的形成;從獨立大型專賣店的強勢進駐,到三四線市場概念的興起,四川傢俱已然成為中國傢俱產業極具代表性的一支新力軍。

業內一直有個說法叫“四川傢俱出廣東”,川派傢俱創業之初主要靠學習、模仿廣東等先發地區的產品和管理經驗。筆者認為,從產品體系看,“川派”企業找到了一個全新的突破口,就是介於“全友式樣廉價產品”與“廣東式樣高價產品”之間的空間,一類模仿廣式,設計品味、產品品質高於川派產品,價位明顯低於廣東品牌的產品。

而渠道方面,其以四川及西南區域為主體,輻射全國其它區域的三四線市場,這既是全友、明珠產品的空白區,也是廣東品牌的渠道空白區。來自國內電商家居企業“美樂樂”的品牌總監潘守曾對筆者總結了川派家居的特點:“思維創新,沒有包袱,目標明確,是他們共有的特點。”

上文已經提及,正如筆者在市場所見,一套板木產品,川派的價格也許是深圳傢俱的三分之二,儘管深圳某些大企業已經佔據市場多年,但其“大企業病”卻嚴重阻礙了其與這類品牌的競爭。而川派更加靈活,也更願意接受一些新的思維——甚至,這其中不乏很多早年在廣東打拼,而後回到四川創業的老闆們,顯然,他們與土生土長的深圳傢俱老闆有著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

簡言之,更好的產品,相對廣東品牌更低的價格,藉助前期已經建立的渠道,隨著三四線市場對更高品質傢俱產品需求的增長,讓這類企業擁有了一個黃金髮展期。

綜合來說,2013年廣東省傢俱業產值達到了3000多億元,相比之下,同期四川的傢俱業僅有800多億元,甚至連一個深圳的傢俱產值都比不上。但聚焦到企業的成長性來觀察,以成都為首的“川軍”後發潛力不容小覷。因此,四川產值過億的傢俱企業大約有60家,刨除數十億的大佬們,重點聚焦1億——3億產值這部分企業,其中,蘊藏著一股新的增長力量。

破局需創新模式

大浪淘沙,深圳傢俱業路在何方? 第3張

在人口紅利消退突出的深圳,尤其是人手操作生產的傢俱業,不少深圳的傢俱企業面對的正是一邊的產能過剩和另一邊的生產力匱乏。

毫無疑問的是,中國傢俱業正在向勞動加技術加資本的密集型生產方式發展,傢俱業除了保持其原有的低成本以外,依靠勞動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生產方式將成為傢俱企業新的競爭力。“產品和模式創新被中國企業列為未來創新領域之首,這意味著通過增加產品附加值和多元化設計有可能成為中國傢俱行業今後10年的創新重點。”業內知名定製家居企業維意定製總經理歐陽熙對筆者表示。

筆者曾多次參觀佛山維尚傢俱製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生產工人的每一項操作,都全靠工位顯示屏上發出的“指令”。而在板材完成切割後,員工會為每一塊木料都貼上一張二維碼“身份證”,以決定其下一步的去向。在成本高企以及利潤的趨薄之下,如上述企業借力大資料等資訊科技提升生產資料使用和勞動生產效率的嘗試,還是為當地傢俱業帶來一股新風。

“傢俱業轉型升級的首要途徑是去產能化。相當數量低效應的產品和企業將面臨倒閉或被兼併的局面,大多數製造企業將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實現裝置和管理的升級,減少勞動力的使用,甚至完全改變原有的經營模式,加大與電子商務的結合。”家居行業研究院唐人告訴筆者。

對於依賴傳統生產的深圳傢俱企業來說,進行產業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實現全面的現代化轉型是傢俱業取得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唐人認為:“傢俱企業轉型包括行業轉型和企業轉型,前者是從傳統行業轉變為經營新的生活方式的行業,後者要從傳統的製造企業和零售企業,轉型為在基於以網際網路,甚至移動網際網路中的製造或者零售企業,即電商化。”

而筆者認為,未來傢俱製造業的轉型過程,必須從低端化的製造向高階化製造轉型,從生產型的製造向供物型的製造轉型,從學習型製造向創新型製造轉型,從人工製造向智慧化轉型。

綜合來說,當我們回到深圳傢俱的主題時,就不難發現今年來三家深圳知名傢俱廠的倒閉也可以說是“大浪淘沙”的結果——某些產能落後、模式落後的企業將陸續被淘汰!

不過,縱觀這些年來,許多深圳企業的老闆們常常穿梭於米蘭、科隆和高點等傢俱聖地,同時常與國內先進企業與機構不斷交流,讓他們的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都達到了一定高度,但侷限於深圳整個環境因素,大多數不能走出去的中層人員,依然保守地生活在深圳這樣一個圈子裡,而他們才是企業戰略執行的主力軍。這樣的情形,恐怕也是造成深圳企業創新乏力的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