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調查:中國製造“被動挨打”何時了?

安居社 人氣:9.64K

6月22日下午,“歐盟瓷磚反傾銷調查案情分析及應對策略座談會”在佛山中國陶瓷城舉行,巨集陶、博德精工、金意陶、新明珠、東鵬、雅士高夫、金舵、將軍等企業代表以及中國陶瓷產業資訊中心主任張永農、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中國陶瓷反傾銷基金會高階代表黃堅等協會領導齊聚佛山商討應對策略。

早在三天前,歐盟對中國瓷磚發起的“史上最大反傾銷調查”正式立案,涉案企業紛紛抱團表示將積極應訴。然而,在規定時限15天內中國陶瓷企業真能準備好應訴所需的各項資料嗎?陶瓷業界的積極應訴能否應對歐盟的“刁難”?

一場狂風暴雨已經到來,其所牽涉的或許不僅僅是以出口為主的陶瓷企業,出口品牌背後所依託的日漸強大的“中國製造”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反傾銷背後,是中國製造的無奈

早在今年5月底,歐盟國內產業已向歐盟執委會提交對華陶瓷反傾銷立案申請,當時,聽到風聲的中國陶瓷企業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應訴事宜。儘管如此,6月19日的正式立案,還是給行業帶來了一股衝擊波,籠罩在反傾銷陰影下的企業人心惶惶,抱團應訴成了他們的唯一選擇。

然而,梳理近十年來中國陶瓷的貿易發展史,不難看出這已是繼印度、巴基斯坦、韓國、泰國以後,中國陶瓷十年內遭遇的第六次反傾銷調查,一次又一次的敗訴顯然沒有讓中國陶瓷行業獲得相關經驗,除了一再的強調將“積極應訴”外,整個業界在遭遇歐盟國際貿易壁壘的時候還是一如既往的無計可施。

沒有“道理”的調查

據記者瞭解,單純從產品價格上分析,中國出口到歐洲的瓷磚價格確實比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的瓷磚低一大截。但即便沒有中國陶瓷,近年來歐盟瓷磚生產成本與歐盟匯率、銀行稅率的上升也讓他們的經營狀況堪憂。另外,有資料表明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瓷磚增幅只有1%,同時歐盟本地企業瓷磚銷售量卻下降40%以上,對比可知歐盟陶瓷產業的損害並非中國陶瓷的增長所造成。

為此,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馬賽克專委會會長黃芯紅、廣東陶瓷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陳環,以及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等協會領導在接受搜房記者採訪之時均為中國陶瓷企業遭受此次反傾銷調查而喊冤叫屈。

“此次反傾銷的主要原因在於歐盟而不在於中國的陶瓷企業。金融危機後,歐盟各國經濟動盪促使其對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開刀,以達到保護本土產業的目的。”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馬賽克專委會會長黃芯紅一言道破了這場沒有“道理”的調查背後的深層原因。

沒有“贏家”的申訴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本次反傾銷案的金額超過3億美元,涉案企業幾乎涵蓋國內所有知名陶瓷企業,其中大部分來自佛山陶企,共有近250家之多。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表示,他目前不方便透露有哪些企業涉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行業協會已經發揮起組織的作用,佛山的涉案企業都在積極準備當中。

對此,自稱企業主要以國內市場為主,“跟這次事件並沒有什麼牽扯”的歐神諾陶瓷董事長鮑傑軍指出,涉案企業積極應訴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對那些出口量很大的企業來說,能不能提出證據證明自己的產品未造成對方的損害是一個關鍵,而這又恰恰不是一天兩天能準備好的,各種資料、財務報表、成本結構,這些材料要在短時間內收集起來,還要切實產生效果,難度很大,“這種時候我們不能盲目應訴”鮑傑軍表示。

鮑董所言的主要是企業應訴所面臨的困難,但退一步說,假設企業有能力在限定時間內做好應訴的準備,最終獲得較低的反傾銷稅率,也不能說這場仗就勝利了。

反傾銷的實際效果是一種制裁。首先,凡遭到國外反傾銷的產品,最直接的損失是導致投訴國的出口急劇下降,甚至丟掉該國市場;其次,凡遭到反傾銷的產品,都容易引起各國的連鎖反傾銷,有面臨著喪失全部海外市場的危險;再者,凡經常遭到反傾銷指控的國家,其出口的產品會更加容易遭到國外的反傾銷,隨之有可能造成出口的全面萎縮。

沒有“止境”的掙扎

歐盟對中國陶瓷發起反傾銷調查的原因是什麼?

——著名經濟學博士袁洪生說,主要是中國的產品出售價格太低了,引起歐盟國家勞工的極大意見,威脅到當地產業的發展。沒錯,這是直觀原因。

——廣東陶瓷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陳環說,金融危機對歐盟進出口市場的打壓導致經濟環境的惡化,中國低價產品的進入更是讓歐盟產品喪失了大量的市場份額,所以,導致此次反傾銷的真正原因是市場,而不是我們中國的產品低。沒錯,這是深層原因。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陶業人士說,中國的綜合競爭力在提高,對其他國家造成了影響。但目前我們卻沒有足夠強大的話語權和制定遊戲規則的權利,所以就處於被動的地位。沒錯,這就是根本的原因。

其實,除了瓷磚行業頻遭反傾銷調查外,中國很多出口產品都正面臨著這樣的考驗,而且大部分應訴多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是中國與歐美已開發國家之間貿易的不平衡問題。由於歐美髮達資本主義國家與中國市場經濟初始階段社會國家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資源價格差別,致使歐美國家能夠主動調整工業製造業的產業鏈,利用WTO的遊戲規則來打壓它國經濟而為本國服務。

倘使這一根本原因得不到解決,此次反傾銷事件結束後,下一次,下下次的反傾銷控訴也會接踵而來,等待著中國製造的,或將是沒有“止境”的掙扎。

記者觀察:讓世界認識中國品牌

在中國陶瓷鼎盛發展的這十年裡,陶瓷年產量從2000年的25億平方米發展到2009年的66億平方米。這個過程中,不少志存高遠的陶業品牌曾信誓旦旦的聲言要佔領國際制高點,但努力做的企業不少,真正做到的卻絕無僅有。

落後就要捱打,這是千百年來不變的道理,只是在當今國際貿易平臺的落後,不單隻質量、技術,還有一國綜合實力以及其所體現的國際話語權。

應對反傾銷控訴也好,彰顯本土製造實力也罷,要讓世界聽到我們的聲音,看到我們的身影,前提是要長得足夠高大。在這一點上,中國製造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