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情結興起 陶瓷元素受青睞

安居社 人氣:2.03W

近幾年陶瓷行業中特別是在瓷磚企業,中國風格的瓷磚設計和展示設計悄然興起。'風尚中國'、'中國印象'、'民族魂'等等概念頻繁地出現在企業的產品展廳和各地的旗艦店裡。這種中國意識和民族情結能被企業所釋懷,確實值得肯定和讚揚。我留心了這些企業所倡導的中國風格的產品和展示設計,發現除了只是概念的提出外,要麼就是中國傳統元素直接在瓷磚或花片、腰線等上的應用。而且這些元素基本都是'拿來主義',沒有就傳統元素進行再加工再設計。

記得06年,一位朋友把在義大利陶瓷展會拍下的照片拿給我看,其中就有外國陶瓷企業利用中國的書法和竹子等元素做瓷磚設計。我看了感覺設計的很幼稚,漢字(書法)歪歪扭扭,像中國的兒童體,竹子畫的像中國的農民畫。那位朋友特意向我介紹這些設計,好像從中察覺到了某種設計趨勢的氣息。果然不久,中國的陶瓷企業特別是佛山產區開始颳起了'中國風'。我對國內企業敏銳的洞察能力非常佩服,也對他們的'覺醒'感到欣慰。畢竟開始了'中國設計'。說到中國設計,我想一定要說說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

新蘇州博物館是世界級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主持設計的。看過新蘇州博物館的人都會感到新館,既有中國傳統味道和蘇州地域特色,又有新時代中國的形式和風格的體現,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這正是貝先生對新蘇州博物館設定的'中而新,蘇而新'設計理念的體現。

在新蘇州博物館的建築形式中貝先生延續其一貫的建築理念---能與環境對話的建築設計。新蘇州博物館延續了他的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並不遺餘力地發掘歷史和文化根源,注重地方風格和鄉土氣息。絕不僅僅滿足對現代科技的表現。使新蘇州博物館'不高不大不突出',而'隱立'在蘇州城中。新蘇州博物館建造在古城東北角齊門路與東北街的交叉口,老蘇州博物館(忠王府)旁邊。緊鄰拙政園與獅子園。鳥瞰新蘇州博物館,發現它與周圍遠近環境融為一體,並借景於拙政園和獅子園的景色。貝先生給新蘇州博物館整體風格的定義---'粉牆黛瓦',延續了蘇州民居傳統建築樣式。他說:'要有蘇州特色','蘇州建築粉牆黛瓦的特色不能隨便放棄,但要有創新,既要有傳統特色,又不能是傳統蘇州園林的複製......'

'粉牆黛瓦'是蘇州民居傳統建築特色,但新蘇州博物館的'粉牆黛瓦'卻又是現代的風格。放眼新館,整體建築與蘇州民居混合在一起,從建築的基本構架、色彩的展現、建築空間格局都是江南民居的感覺。但仔細觀察與品味便會發現新館與蘇州民居又有很大的不同。基本構架的形態發生了微妙的調整,色彩的反射光線略有不同,構建的材料與肌理則完全不一樣。新館中,白牆元素基本被保留,青瓦被一種深灰色石材替代,這種叫'中國黑'的花崗岩石黑中帶著灰調,被雨淋溼是黑色的,太陽一照則顏色變淺呈深灰色。新館建築以現代鋼結構取代了蘇州民居傳統建築中的木構材料。由幾何形態構成的坡頂,既傳承了蘇州城內古建築縱橫交叉的斜坡屋頂結構,又突破了中國傳統建築'大屋頂'在採光方面的束縛,充分體現了'讓光線來做設計'的理念。

貝先生的新蘇州博物館設計,看似是對蘇州民居傳統建築的'仿製',實為蘇州民居意境與韻味的'滲透',是蘇州文化內涵的'傳承',是中華民族血脈相傳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