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廟:為一座唐代小廟重新編碼

安居社 人氣:3.26W

五龍廟:為一座唐代小廟重新編碼

建於唐大和六年(832),位於山西省芮城縣的五龍廟是中國現存的四座唐代木構建築之一,也是這其中唯一的道教建築。儘管只是一座鄉野小廟,它的文物價值卻超級高。可惜的是,因為現代人不需要像古時候那樣來到五龍廟求神祈雨,這座歷史悠久的寺廟已漸漸脫離它的生存語境,而維護工作的缺失又導致了它日漸破舊,幾乎成了一件快被遺忘的文物。2015年,在多方社會力量的推動下,一項名為“龍·計劃”的公益眾籌專案為這座唐構小廟的重生帶來可能。這也是中國第一個針對文物建築保護領域的公益眾籌專案。“龍·計劃”的重要推動者萬科集團將2015年米蘭世博會萬科館(由建築師Daniel Libeskind設計)的數萬塊陶瓷磚回收後進行義賣,籌得的資金用來進行五龍廟的修復與周邊環境整治。而為這個專案無償設計的,則是都市實踐Urbanist建築事務所的創始人與主持建築師之一王輝。除了對這座唐代小廟本身做維護,王輝還對寺廟周邊的環境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他認為僅僅將破舊的寺廟翻新並不足以讓它在今天的生活中存續。“ 五龍廟及戲臺的文物本體在2015年初得到修繕。如果對環境稍加修整,讓五龍廟從現有破敗的環境中解脫出來,不失為一個正確的思路。但幾次拜訪古蹟,使我們更深刻地意識到,五龍廟的文物本體雖然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但遊客千里迢迢而來,駐足不到十分鐘便會感到乏味。”王輝這樣說。都市實踐的設計方案是在環境中添加了一些層次,使廟院成為一本活的古建教科書,為當地帶來更多的人氣。換句話說,寺廟周圍的場地,變成了一個露天的博物館。“這雖然是一個善意的設想,但從文物專業角度來看可能會遇到一些保守的阻力。”因為在文 

五龍廟:為一座唐代小廟重新編碼 第2張

五龍廟:為一座唐代小廟重新編碼 第3張

五龍廟:為一座唐代小廟重新編碼 第4張

五龍廟:為一座唐代小廟重新編碼 第5張

物保護界,對於“原真性”的重視和“最小干預”原則,是普遍的常識。具體而言,將原生態的周圍環境改變成煥然一新的露天博物館,在許多人眼中,是對歷史痕跡的一種抹除。然而原封不動地保留,代價是文物依然與日常生活毫無關係。在這個題目面前,王輝的選擇是重新編碼。“ 解析文字的歷史性存在需要‘解碼者’,維護文字在當下和未來的繼續存在則需要‘編碼者’。”當然,在重新編碼的過程中,依然需要顧及五龍廟作為一個神性空間的屬性。“不同於那種用歷史感來突出文物的所謂‘原真性’處理,設計中是使用禮儀化的空間序列來突出文物的崇高感。”在2016年5月中正式完成五龍廟環境整治後,人們如今再去中國晉南大地拜訪這座唐風寺廟時,可以從熱熱鬧鬧的村民廣場一旁經過龍泉遺址,拾階而上由序庭來到斗拱院欣賞中國古建的精妙結構,悠悠踱上觀景臺俯瞰軸心上的大殿與古戲臺,再走向另一邊的思庭與晉南古建展廊,最後真正地進入大殿,感受唐人心中的神聖。2017年9月21日至10月6日的北京國際設計週上,有關五龍廟與“龍·計劃”的故事還有新的動態,一本記錄了這一漫長設計歷程與業界爭鳴的新書也將同時問世。

撰文ong / 圖片提供 都市實踐URBANUS

更多內容請參閱《IDEAT 理想家》2017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