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家居來華14年 仍然質量問題頻出

安居社 人氣:1.31W

“我兩個月前從宜家精心選購一款沙發,但沒想到還沒用多久,海綿已經出現了塌陷。”昨日,最近剛裝修完的蔡小姐在與記者的聊天中抱怨道。

無獨有偶,上海一家知名室內設計公司的設計師也告訴記者,作為行業的熟悉者,公司選購軟裝時一般不會選擇宜家,質量較差,價格也相對較高,“除非是個別促銷的產品”。

種種跡象表明,在歐美市場一直以低價模式制勝的宜家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卻成了“高價低質”的代表,“叫好不叫座”已成為它在中國市場上的真實寫照。

質量問題頻出

日前,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發布最新報告稱,宜家家居召回問題燈軌涉及數量達9.7萬個,其中北美地區召回約5000個,主要原因是該燈軌的接地連線存在瑕疵,會引發消費者的觸電風險。

這一訊息得到了宜家的證實。宜家發出公告稱,將在全球範圍內召回一款存在觸電風險的燈軌,涉及數量達9.7萬個。

此事再次將宜家推入了“質量門”。記者上網搜尋“宜家家居”,發現廣大網友對宜家的抱怨還真不少,論壇、微博上關於宜家產品質量問題的投訴聲此起彼伏。一位叫“棉花-棉花糖”的博友就爆料稱其在宜家購買的衣櫃玻璃在無人觸碰的情況下突然爆裂,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另一位“_小郭太太”則抱怨說,其在宜家天津店購買的桌子用了不到兩個月,表面的藍色保護膜還未撕開,桌子就已經起鼓開裂了。並且她還表示對於宜家頻繁出現的質量問題,真不知道是該品牌對中國區的特殊待遇,還是傢俱本身就存在巨大的質量問題。

據媒體報道,宜家所生產的部分書櫃產品中,採用了蜂窩板技術,其中的蜂窩狀填充物的確是由紙製成。業內人士表示,蜂窩板傢俱承重不如普通板材、實木傢俱,在使用過程中容易損壞。

低價模式失效

不過,儘管近期質量問題引關注,這並沒有影響宜家的客流量。

昨日,記者來到了位於上海體育館附近的宜家家居看到,宜家的入口處已經張貼上了“大減價——四百多種商品五折起”的條幅。在大減價的吸引下,雖然並非是週末,前來宜家購物的人流依然是絡繹不絕。

“我 平常沒事就喜歡去宜家逛逛,帶個相機拍拍照,朋友過來玩我也會帶他來逛宜家,感覺挺有情調的。”家住徐家彙的張小姐告訴記者,宜家在她心中的定位更像一個 旅遊景點,“偶爾會買一些打折促銷的小東西,但大的傢俱不太會考慮,因為知道其質量一般,且價格也不實惠。我會看好款式後去尋找其他價格更便宜的品牌。”

然而,與留給消費者價高的印象相反,宜家一直標榜自身“低價位,貼近大眾”,“提供種類繁多、美觀實用、老百姓買得起的家居用品”是其創立之初的理念。這一策略也讓其在歐美市場上一直保持遙遙領先的地位。

顯然,這一策略很難在中國市場奏效。在2009年宜家開展了一次“品牌資本調查”(Brand Capitad)——檢測和跟蹤宜家理念的實施情況,並衡量各國顧客的信心,這項調查每三年進行一次。調查結果讓宜家很沮喪:宜家這個一貫針對大眾消費者 的中低檔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卻被定位為高階,與小資、中產等聯絡在一起。

厚成木業董事長宋士厚更是向媒體爆料,宜家集團所謂的物美價廉只是噱頭,宜家的買賣實際上堪稱暴利,其大部分商品銷售價超過收購價兩倍以上。

中國市場發展艱難

極具個性的中國市場在無形中狠狠地給了宜家“一棒”。進入中國14年,中國似乎仍然是宜家的頭號採購基地,並非銷售中心,其在中國的業績增長和開店速度被質疑與世界第一大家居零售巨頭的形象不太相稱。

從門店發展來看,在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後,宜家在中國市場上的門店數量僅11家。

從銷售量上看,宜家本財年截至目前在中國的銷售額增長了20%以上。然而,國家統計局2011年釋出的前三季度國民經濟資料顯示,我國傢俱類零售額增長31.4%。由此看來,宜家在中國的銷售額增長似乎不盡如人意。

“在中國市場,價格高問題與宜家的全球定價策略有關。”正略鈞策管理諮詢合夥人、副總裁李哲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中國消費者的收入要低很多,所以,即使宜家聲稱在中國市場上多次降價,但其價格仍難以令人接受。

李哲表示,質量方面的問題則和歐美與中國市場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理念有關。“在歐美,宜家產品主要是為18歲以上的年輕人設計,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家居的簡單、易用、方便挪動,而目前傢俱在我國尚屬耐用消費品,很多消費者購買傢俱都是為了長時間使用。”

李哲認為,宜家應該保持目前中國市場的發展速度,等待本土市場的成熟,“中國是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市場,但還不成熟,作為一家全球資源配置的企業應該謹慎等待。”

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