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蘑的種植技術

安居社 人氣:1.5W

元蘑的種植技術

生長條件

1:營養,元蘑是一種木腐性菌類,常於秋末自然發生於已枯死的榆、椴、樺等闊葉樹木上,木質化組織是其主要的營養來源。元蘑能有效地利用木糖、葡萄糖和蔗糖;1%牛肉汁或5%豆餅水解液及30%木屑浸汁的混合液為元蘑較好的氮源及生長因子來源。

2:溫度,元蘑菌絲體在10-30℃均可生長,以24-26℃較為合適;出菇期最適溫度為10-20℃。

3:溼度及水分,菌絲生長的培養基含水量為60%-70%,出菇期要求菇房空氣相對溼度85%-95%。

4:光線,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出菇期要有200勒克斯左右的散射光。

5:酸鹼度,元蘑菌絲生長的適宜pH為5.5左右。

元蘑的栽培

以木屑類原料為主,也可使用棉子殼、硬質秸稈等。基本配方:木屑250千克,麥麩50千克,石灰粉10千克,拌勻堆悶2-5天后,加入豆餅粉10千克,過磷酸鈣10千克,石膏粉5千克。以小規格如扁寬20釐米以下的塑料袋栽培為宜,也可使用大口瓶栽培;熟料栽培時,應嚴格操作程式,使汙染率降至最低點;發酵料或純生料栽培時,應儘量安排好播種時間,使之在完成菌絲後熟培養以後,氣溫應穩定在5℃以上,這樣棚溫即可順利保持8℃以上水平,利於出菇。一般生物學效率在70-80%。

注意要點:第一,元蘑屬低溫型品種,出菇溫度宜在8-15℃之間,超過16℃後菌蓋變薄、變脆,商品性降低。第二,出菇期間應保持相應的光照強度,一般約在500勒克斯左右。第三,一潮菇後菌袋補水時,應採取浸泡措施,需要往菌袋灌水時,可保持12小時後將水倒掉,不得使袋內長期積水。第四,應掌握八分熟前採收,不可使之老化。

元蘑的治理階段

元蘑栽培種經過40~50天的後熟,就進入了後期的短草簾子覆蓋地栽治理階段。此期決定著元蘑產量高低、品質優劣。是元蘑生產的重要環節。

1:作,菇床應選在地勢平坦、近水源、水質好、無汙染的地方。耳床要求床高10~15釐米,寬1.5米,床與床之間應留50釐米的工作道。然後向床面依次噴灑500倍的除蟲菊,除草劑,輕撒石灰。最後在床面上鋪上編織袋上面輕撒石灰。

2:割口,菌袋經過70~80天室內培養後。菌絲體生理成熟,便轉入出菇階段。出菇必須進行劃口,根據北方氣候條件,應在8月中旬進行菌袋劃口。菌袋割口時進行倒立割口,割口時下端留4釐米上端留2釐米,劃割V字型口。開口個數4或12個口,程倒品字形擺放。角度為450~550,4個口斜線長度4釐米,12個口的斜線長度2.5釐米。劃口的適宜深度為0.3~0.5釐米左右。

3:地擺菌袋短草簾子覆蓋,將開口後的菌袋放在澆透水、除蟲、滅菌後的菇床上。袋與袋之間的距離為18釐米。隨擺隨將2米長的短草簾子將菇袋遮蓋住,菌床中間草簾子上方應放一條霧管以利後期澆水。

4:菌絲扭結原基形成期,開口後15~20天菌袋錶面可見菌絲扭結,此階段噴水要少噴、勤噴,澆水使草簾子溼透但不滴水為宜,不要使開口處積水,以免引起腐爛。早晚將菌床每隔15米處將草簾子側面少開啟些。

5:發育迅速生長期,尖頭菇蕾形成逐漸變成黃色,該期需要較多的水分。隨著菇體的變大,澆水量也應隨之加大,天天增加噴水次數,草簾子應有水滴滴落。天天早晚將草簾子側面開啟10分鐘左右。

6:成熟期,菇蕾形成後,約20天,元蘑子實體發育成熟,菌蓋展平,邊緣由內卷伸平至反捲,菌蓋呈現黃色至淺黃綠色,表面有白色孢子放出。

7:採收與加工,菇體完全成熟時,菇體重量下降。應在7~8成熟,邊緣內卷,未放孢子時進行採收,此期菇質鮮嫩、品質佳、產量高。元蘑採收後應儘量鮮銷價格較高,每公斤在5元左右。亦可晒乾後儲存,進行幹銷。幹銷公斤在44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