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董事長劉碩真:我心目中“家”愛生活

安居社 人氣:6.04K

生活家董事長劉碩真:我心目中“家”愛生活

  專訪生活家董事長劉碩真

記者:我們想問一下這次年會的主題是天下一家,劉總能不能跟我們介紹一下今年年會的主題是什麼樣的構思在裡面?

嘉賓:天下一家不是今年的主題,我們已經連續三年了,因為生活家從2005年開始,我們經歷過激速、騰飛等等,後來是在08年金融海嘯那一年,我們決定把公司的聚會,每年聚會的主題定位天下一家。

記者:這個比較特別,因為有很多的企業年會的主題經常在變,生活家為什麼定位“天下一家”?

嘉賓:我想天下一家是多面性,某個角度是獨特的,代表生活家在眾多品牌裡面,它是獨一無二,另外角度是代表了和諧,跟所有的品牌,無論商業競爭也好,等等各方面也好,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包容。你可以看到生活家年會很特別的是我們有些來賓都是我們很好的競爭對手,包括世友、金橋,包括比嘉、巨集耐都參與我們的活動,所以很多領導覺得很有意思,一般這樣的活動在協會裡面發生,但是我們的生活家的觀念是這樣,開個門歡迎大家一起來。

記者:開個門,讓生活家有什麼樣的好處,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不是有一定的提升?

嘉賓:我想門往哪開人往哪走,如果我們開起友善的門,把我們的觀念、產品的創造往良性引導的話,對行業來說是良好的。反傾銷,原本公佈前三名,沒有公佈生活家,但是我們認為生活家有我們的責任在,原來銷售的是全美國數一數二的公司,要求品質,對價錢並不是要求那麼苛刻的,所以生活家在這個時候有必要主動參與這個事情。我們跟美國商務部這塊,選擇的是生活家,成為其中一家,對這個行業來說肯定是加分的,它可以證明說中國地板行業不是賣便宜貨,賣爛貨,我們可以去證明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也是好的,它的價格跟品質,不是一個血汗工廠在賣的東西。

記者:請你簡單回顧一下2010年生活家在市場上有什麼樣的發展情況,還有銷售量、網點的佈局,還有2011年的銷售目標以及網點佈局的目標。

嘉賓:生活家我想在去年,2010年我們順利地完成我們第一個五年的發展,過千萬平方米,完成超過1千個店的計劃,都在計劃內,營業額增長每年保持50%以上的速度,體積、基數也大了,在未來的增長過程裡面遇到的挑戰會越來越大,在2011年的未來五年生活家的速度會更快,它不止是1千家,通過所有產品線擴大,包容得越多,生活家成為千家萬店,這是我們未來五年的計劃,在國內能夠覆蓋的城市,把更多的訊息分享給消費者。

記者:剛才也有同行提到房產新政對家居行業的影響,有一個問題大家熱議得比較厲害,因為房產新政涉及到房地產,對家居行業也有影響。其中就涉及到現在的家居行業跟房地產行業的緊密度的問題,有些人認為家居行業跟房地產行業緊密度沒有那麼聯絡,你怎麼看待房產跟家居之間的關係?

嘉賓:房地產跟家居行業肯定有緊密的聯絡,只是一個滯後的發力。房地產國家新的政策,主要是針對某一些城市做巨集觀調控,有一些裝修的在去年就完成了購房的動作,在未來一年總體的市場,還是良性的發展,影響不會過大。家居行業跟房地產的聯結性,現在一分為二,某一個角度來說,因為精品房,對於房地產公司本身是設計師,提供的是就是完整的,購房裝修的比例正常來說往下降的,越來越小,整個中國不是一個國家,更像一個世界,在未來十年由大城市慢慢往下延伸,家居還有一段時間的成長和發展,但是未來的調整是必然的。

記者:從長期來看,房產新政對家居行業是利好的影響?

嘉賓:對國家的運營是正常的巨集觀。

記者:還有一個熱點,物價上漲,現在通貨膨脹比較厲害,前年的時候有很多的政策也出來,對於2011年業內預測物價還會繼續上漲,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這樣的現象,這樣的行業的點,對行業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嘉賓:這個問題很好,因為基本上在企業裡頭大家都感受到壓力,無論人工成本的上漲,物料上漲,有很多人思考的問題很奇怪,豬肉漲了,蔬菜漲了,為什麼地板沒有漲,這是大家一時有的困惑,之所以是這樣子?這是供需關係,有一些必須消費的東西,自然供需之間的調控上漲,有一些是可以選擇的,所以老百姓都是聰明的,他們會選擇最恰當的來消費,所以我們在這樣的環境裡面,通過自我的內部傳統的創新,還有自我管理模式的更新,去調整,讓自己更有競爭力,所以我說減肥了,多運動。

記者:生活家也是應對物價上漲,或者通貨膨脹的壓力,通過自己的企業本身的鏈條?

嘉賓:有一部分內部吸收了,有一部分讓經銷商知道成本的壓力,也做了一部分的微調。大部分還是考慮整個市場能不能接受。按照正常來說,工資漲了,價格調整也很正常,讓我們的員工的工資漲了,產品如果有一些合理的微調,我想這也是情理之中的。

記者:小幅度的上漲。

嘉賓:有一些東西調整,有的東西為了滿足市場需要,也會下滑。

記者:你怎麼看待80後的消費群體?

嘉賓:80後是很有主張的消費群體,他們更多不願意固守傳統,我的女兒、兒子他們的語言有些我都聽不懂,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維,80後的新的一代更國際化一點,通過網路跟全世界的資訊對接得更快。我認為他們將是生活家最佳的消費者,因為他們更懂得欣賞創新的東西,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認為不是在賣地板,還是推銷一種生活方式,而是我選擇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品牌代表我什麼樣的生活觀念。

記者:請您跟我們廣大的網友分享一下,在你的心目中“家”是什麼樣的?

嘉賓:家,我以前在成都我說過一句話:每個人都有一個香格里拉,因為是最美的東西。因為有家人的地方是家,再好的環境,別墅也好,什麼也好只是硬體的措施,現在很多人因為房價高,造成很多人的生活沒有能力去購買房子,那只是房子,那不是家,家更多的是在心裡,怎麼能夠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無論在什麼位置。所以生活家提到:愛家愛生活,這個家非常的鮮明,只不過條件允許的時候做選擇題。

記者:每個人都有香格里拉。你剛才到80後,提到有很多的消費群體,也提到網路,還有文化的傳遞,在年會的每個桌面上,都有針對經銷商對網路營銷渠道的調查問卷,請問生活家在網路營銷方面是不是準備有一些大動作?

嘉賓:因為網路這塊要積極的參與,除了自己的網路營銷這個部門之外,我們跟印象、大自然,還有優秀的企業,我們已經合資成立了一個專業的營銷公司,我們希望進一步的考慮說,在2010年之後,在各項成本的上漲,我們是不是用另外的生活方式讓消費者更快更容易選擇,更實惠地選擇。我們負責這一塊的同事很快就會進行一個模擬表,網銷的工作不是那麼容易,建材類不像衣服幾百塊錢可以進行交易,而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整個成交的金額幾萬以上,所以我們很多的消費者會審慎進行選擇,怎麼把網路營銷跟體驗營銷結合在一塊,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看怎麼樣做?

記者:放在網上的產品會不會是比較特別一點?

嘉賓:應該在網上的銷售部分會比較新穎,更能跟國際對接的產品。

記者:就剛才的話題,講到大家居的概念,我們在做整體傢俱,我想問一下對地板企業來說哪一種模式是適合地板來操作大家居的概念?

嘉賓:整個的家居的概念裡頭,跟原來的傳統地板企業有一點不太一樣的地方,如果地板企業它是一個產業化的、工業化的,有很多的產品經過生產完之後移送到各個不同地方,然後銷售給消費者,我把它比喻為一個設計過盒飯,轉送到其他的地方,如何保持一個溫度,要把菜式決定好,要符合大部分消費者的胃口。

整體家居也好,大家居的概念也好,更多的是設計理念,所以每個人的選擇是不一樣的,設計的要求就造成你的定製化服務。所以定製化的產品在地板行業裡面,它是沒有接受過其他的挑戰,就如櫥櫃、包括衣櫃等等一樣,看起來容易,可是把工業化擴大是不太容易。小工廠容易點,大工廠反而很難做,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可是我認為沒有具備適當市場條件的公司,是不應該隨意投入的,因為後備的支撐要很強,產業結構要求不一樣。

記者:你認為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嘉賓:因為有幾種方式,一個產業的聯合,產業的合併、併購等等,關鍵最難的是企業跟企業合作也好,合併也好,最難的主要是文化的傳承,每個企業的文化不一樣,要改造一個企業,或者創造一個企業,這一點很不容易。所以我認為在家居里面,雖然本身具備銷售渠道,但如果從地板一下子跨度太大,失敗的機率更大。對於生活家來說我們也很謹慎,我們可能要花幾年的時間才能夠看清,現在做的東西都是在交學費,方向是對的,但是還是在摸索階段。

記者:這個話題已經問過很多次,樓市新政不斷的出臺,去年我們整個裝修行業比較大,現在出臺“新國八條”還有各地的限購令,之後對家居業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嘉賓:我認為政府針對目前有一些房地產房價高攀不下,比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這些城市按照國民的GDP和消費水平,已經超過人均消費水平,像其他的城市,剛剛開發的一線城市,國八條對他們的影響不會大,中央政府的目標是讓房價迴歸到合理化,不能讓貧富差距更大,讓國家長期發展是不利的,我認為國八條短期之內對大型的城市房地產開發過熱,確實影響大,其他的地區我認為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記者:今年2011年,新世紀、新十年,很多企業進入二次創業的階段,你們的規劃是什麼樣?

嘉賓: 生活家從創業開始,我們前五六年更多的是巴洛克,在國內外享譽,未來的十年,我們生活家稱為達芬奇有更多的變化,在引領生活家,比如說產業,巴洛克談的是“大而規則”,什麼是達芬奇,科學跟藝術的結合,這是生活家未來十年的目標,我們跟科技、藝術結合在一起,這是我們要做的。

記者:生活家是天下一家,這是劉總說到,但是有點不一樣的今年經銷會年會有1千以上,劉總這幾年年會有怎麼樣不一樣的景象?

嘉賓:說到年會,我們跟自己在做比較,主題基本上差不多的,我們更多的是在營造一個讓所有經銷商回家的感覺,回家是幹什麼?不是吃好喝得好,更多的是分享彼此的心聲,我們建立一個平臺,讓大家達成一個共識,這是每年年會最重要的精神。

記者:每年參加的人數會不會有不同的上升?

嘉賓:因為生活家發展的速度很快,從05年開始一路走到現在,無論從銷售量,我們的產值,包括我們參加的會越來越多。今年整個香格里拉融不下生活家的賓客,因為場地有限,也婉拒一些人蔘加,一直希望有更多人蔘加,在中山不太好找,今年來的人不止這些,因為不好管理,開會的會場,會有兩三個酒店。

記者:年會可以考慮到其他的地方?

嘉賓:我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怎麼能夠把生活家的年會當做不止是一個傳統,更多是一個傳承,怎麼樣讓所有的經銷商看到新的產品,然後分享工作,創業經驗,其實每個人是品牌,把自己做好,在當地你就是生活家。

記者:能不能說一下劉總對個人的品牌管理有什麼樣的想法?

嘉賓:我不是一個太合格的董事長,因為我的生活比較隨意,我《佛經》也看,《易經》也看,如果沒有掌控好就變神經了,所以我說有很多的東西值得我去學習,所以你要問我說,怎麼管理我的品牌?對生活家最大的價值是什麼,就是號召,我把很多不同的事情在我身上沉澱,我再傳達出一種屬於生活家的訊號。

記者:劉總本來是生活家中的生活家,你是生活家的代表。

嘉賓:幾十年用生活家這個名字,這就已經代表我自己想幹什麼,包括這個品牌,包括LOGO,就像我的小孩一樣,從你自己的性格演變出來的。

記者:你怎麼再形容自己的性格、愛好?

嘉賓:我想很難形容,有時候武俠小說看多了,我到底是令狐沖還是韋小寶?我想我還是我自己,總希望在我自己帶領生活家團隊的時候,我通過學習,能夠給團隊新的思考。

記者:我們比較有興趣知道你學習看書當中喜歡思考,你怎麼通過思考傳遞給員工、經銷商?

嘉賓:我自己是多面體,觀念上是很傳統的,父母親的教育有關係,中國很好的傳統在臺灣保留得很好。可是在知識領域裡面,包括生活的概念,到全世界旅遊,我又是傳統的人,從不同的角度逆向的思維帶領公司、團隊,我很難評價自己。

記者:你通過網路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旅遊的時候拍一些照片回來。

嘉賓:其實生活家很有意思,你看到雜誌裡面,我們有音樂家張明老師,我們有旅遊家陸偉,還有冒險家王強,我最近又邀請了一位攝影家孫毅,從他的攝影鏡頭裡面去拍攝人間的喜怒哀樂,然後傳導到生活家的雜誌裡面,讓大家去分享一些東西。

我比較喜歡好玩的事情,太boring,太無聊的事情跟我不太有關係。生活裡面我總要求多一點真、少一點假,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