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生甘草的種植技術 食用生甘草的注意事項

安居社 人氣:1.19W
生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生甘草的種植技術 食用生甘草的注意事項

生甘草

目錄
1、生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2、生甘草的種植技術
3、生甘草和炙甘草的區別
4、生甘草簡介
5、食用生甘草的注意事項

1生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生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生甘草的種植技術 食用生甘草的注意事項 第2張

國家標準《GB/T19618-2004 甘草》出處:《神農本草經》別名:美草、密甘(蜜甘)、密草、國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皮草、靈通草類別:補益藥(亦稱補虛藥)中的補氣藥基原:本品為雙子葉植物豆科Leguminosae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脹果甘草G. inflataBat., 或光果甘草G. glabraL. 的根及根莖。藥材性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具顯著的縱皺紋、溝紋、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

甘草入藥已有悠久歷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為藥之上乘。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為“國老”,並言:“此草最為眾藥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國老”,即帝師之稱。把甘草推崇為藥之“帝師”,其原因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釋:“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據測定,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多在百分之十左右,還有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種成分。由於甘草酸的甜度高於蔗糖五十倍,甘草真是名副其實的“甜草”。

2生甘草的種植技術

生甘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均可(生長快),秋天地深翻30~45釐米,施基肥每公頃37500千克,翻後耙平,種子繁殖。第二年春天4月份播種,磨破種皮,或者用溫水浸泡,沙藏兩月播種。

再者用60℃溫水浸泡4~6小時,撈出種子放在溫暖的地方,上蓋溼布,每天用清水淋2次,出芽即可播種。7~8月份播種,不催芽,可條播和穴播,行距30釐米開1.5釐米溝,種子均勻撒人溝內,覆2~3釐米土。穴播:株距5釐米,每穴播5粒,覆土後一定要注意種子和土壤密接,土幹要澆水,每公頃用種子30~37.5千克。

根狀莖繁殖:結合春秋採挖甘荔時進行,粗的根藥用,細的根莖截成4-5釐米的小段,上面有2~3個芽,頭一年秋天地整好的畦內,行距30釐米開10釐米深的溝,株距15釐米把根平放,覆土正平、澆水。

3生甘草和炙甘草的區別

生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生甘草的種植技術 食用生甘草的注意事項 第3張

生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炙甘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可解附子毒。

從兩者的功能主治來看,炙甘草的藥效變得緩和了,功能也少了一些。主要是生甘草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四肢攣急、癰腫瘡毒等功效,而炙甘草沒有了,或者說是這些功能變得很弱了。

在秋季一般選擇生甘草,因為秋天與五臟中的肺相對應,秋天天高氣爽,氣候乾燥,尤其是喜歡吸菸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肺,所以選擇生甘草的祛痰止咳的功能,兼顧補脾和胃的功效,使得甘草的功效發揮的更好。而在其他季節,大都選擇炙甘草,因為炙甘草的效能更加平和,而主要的是利用補脾和胃的功效,併兼顧益氣的功效。

4生甘草簡介

生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生甘草的種植技術 食用生甘草的注意事項 第4張

生甘草,別名美草、密甘(蜜甘)、密草、國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拉丁文名:Radix Glycyrrhizae.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深秋,莢果裂開,籽粒隨風散步大地上,天然繁殖。莖挺拔直立;根如圓柱,直徑三四釐米,大的五六釐米,長一米多,最長者達三四米。

甘草是一種補益中草藥。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長25~l00cm,直徑0.6~3.5cm。外皮鬆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陽光充沛,日照長氣溫低的乾燥氣候。甘草多生長在乾旱、半乾旱的荒漠草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

甘草,中醫認為它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的作用,一般根據有無炮製來分為炙甘草和生甘草兩種,用於清熱解毒宜生用,補中益氣宜炙用,醫生開中藥處方時一般習慣將生甘草寫成甘草,炙甘草寫成炙甘草。

5食用生甘草的注意事項

生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生甘草的種植技術 食用生甘草的注意事項 第5張

甘草入藥已有悠久歷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為藥之上乘。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為“國老”,並言:“此草最為眾藥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國老”,即帝師之稱。

清火解毒宜生用,補中緩急宜炙用.本品味甘,能助溼壅氣,令人中滿,故溼盛而胸腹脹滿及嘔吐者忌服。久服較大劑量的甘草,亦易引起浮腫,當注意之。“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本草經集註》)。另外還有注意長期給藥有水鈉瀦留傾向.腎上腺略有縮小, 組織學上呈現機能低下狀態。甘草次酸可抑制豚鼠甲狀腺功能, 有降低基礎代謝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