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安居社 人氣:2.15W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2張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萬科南方區域綜合住區研發負責人黃婷來到了我們的辦公室,一席黑色職業套裝盡顯幹練氣場,然而她開口卻問:“我是否可以坐在地上?”這意料之外的開場白瞬間打破了略顯生疏的訪談現場。

16年前,黃婷以一名建築師的身份進入設計行業,並在期間經歷數次身份轉換,十餘年的從業經驗使其對中國地產設計行業有著獨到見解。從產品定型到打造標杆性地產專案,她緩緩道來,卻始終以清晰的邏輯思維嘗試梳理歷史前進的脈絡,並傳遞著萬科從深圳本土企業發展到國際化企業的代表,在大時代背景下的產品力發展、核心價值觀與人才觀等。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3張

黃婷

萬科研發負責人

-

黃婷,萬科南方區域綜合住區研發負責人。從業超過16年,她是建築師,更是產品人,制定東莞萬科定型產品標準,推出深圳萬科“夢想家”1.0以及萬科瑧系列、享系列1.0,打造深圳瑧灣匯、瑧山府等標杆性地產專案。

#01

做產品,從關注建造,到真正關注生活方式,走了十多年

PDT: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對於外部情況,真正重要的不是趨勢,而是趨勢的轉變。您從事地產設計管理十餘年來,經歷過哪些轉變?您是如何應對的?

黃婷:十年以前,地產公司正是攻城佔地的階段,即快速擴張、規模化發展。在核心戰略是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市場份額的情況下,大家都在提設計的標準化,萬科的標準戶型當時也是一度被對手追隨的。

大概從2013年開始,我們將設計標準化重新定義為“產品定型”。我們開始著眼於客戶最關注的、設計最應該發力的部分,解剖出“零部件”,比如東莞萬科提出的HD模組、景觀功能化模組,以及研究如何更好地建造和組裝這些零部件,比如深圳萬科的風光電效能化等問題。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4張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5張

2013年東莞萬科的“悅生活”,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創造產品在功能之外的情感認同。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6張

2014年深圳萬科的“夢享家1.0”,首次將社群的全場景,用系統化的方法做產品定型。

雖然同樣在做標準化,產品定型不僅是設計圖紙統一化,而是從功能需求出發,加上建築效能的技術賦能,用建造的思維,定型出一套全專業埠的標準化動作。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產品能夠以最優的成本、最快速的反應以及最精準的動作實現,本質上是更關注產品的建造,用規模化的複製帶來專案的高週轉。

這是對內的口徑。那我們對客戶又傳遞什麼呢?產品的定型讓我們有更多的精力為客戶的生活創造真實價值,思考哪些服務是他們需要的,比如他們從城市街道回到社群再回到家,心理上歷經了什麼,他們的小孩在上學之外的時間該如何更好的陪伴等。早在2015年,深圳萬科用“夢工廠”體驗式展廳的方式,向9000多個業主傳遞了“夢想家”的品牌,並提出“三好住宅”:好社群,好房子,好服務。第二年這個概念升級到城市的三大主張,把客戶的生活延展到城市配套的全業態中。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7張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8張

2014-2015年深圳萬科“夢工場”,以城市展廳的方式讓公眾參與體驗生活居住的產品。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9張

2017年深圳萬科“夢享家2.0”,產品迭代,並公開發布“三大主張”,提出社群與城市共生。

規模快速擴張後,我們遇到了新的問題:客戶對我們的認知是什麼?市場對我們的定位是什麼?甚至於當我們需要獲取新資源的時候,我們如何展現自己擅長的能力?此時,我們意識到了標杆性、精品化專案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向市場發出我們的聲音。

然而,原本產品定型的方式顯然不適用於標杆性、精品化的專案。因為產品定型實際上是解決企業內部能力問題,是在用更少資源去做更不容易出錯的標準化動作。而精品化卻意味著你要投入更多的資源,為客戶定製,給市場驚喜。深圳萬科在2017年左右推出的“瑧系列”定位為城市高階改善型產品,三個各有特色的瑧系專案在一定範圍內為我們贏得了讚譽。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10張

2016-2018年,“瑧系列”以東方美學重塑高階住宅的精神人文內涵,同期上市的有深圳的瑧山府、瑧灣匯、瑧山道三個專案。

隨著消費升級,市場更多元了,需求更復合了,競爭更跨界了,在這個變化的時代繼續引領客戶的選擇已變得困難,企業唯有著眼於長期,通過持續的創造和穩定的輸出去打磨競爭力。如今外部環境早已不是炫技的秀場,而是一個靠系統、靠協同去贏得比賽的品牌時代。如何構建一個更加穩固的系統,支撐著共同向前行,這是現階段地產行業同仁共同面對的挑戰。

#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十幾年來地產設計大概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設計標準化,即以設計為源頭,交付的產品主要是可複製的標準化戶型。

第二階段,產品定型,將生產的建造標準整合成可組裝的零部件,初步形成向客戶傳遞的產品品牌。

第三階段,打造標杆性、精品化專案,基於客戶細分,進一步挖掘客戶在精神層面的需求。

第四階段,隨著消費、認知升級,多業態板塊的協同,搭建研發系統,打造具有長期價值的綜合住區產品。

這是從量產到精細化的過程,是從關注建造,到真正關注人的生活的轉變。

#02

實踐是沒法複製的,方法論可以

PDT:在時尚界,老佛爺卡爾·拉格斐對香奈兒的重新演繹,令香奈兒一躍成為全球最具有價值的品牌之一。當前各大地產集團都在強化產品力,地產設計的研發負責人事實上在很多時候可能就是擔任定義產品的那個角色,您如何看待這件事?如何做萬科的產品力?

黃婷:當聚焦到地產產品力的時候,我認為可以分為兩個維度去看:

一方面是對內的,做產品定型實際上是從企業內部的管理出發的,基於企業戰略的。現階段是要規模化的快速週轉,還是利潤最大化的導向?這實際上是在解決企業內部發展的問題,目的不同,其側重便有所不同。如果是以規模化快速週轉為目的,就要做相對平衡的事情,以不出錯且能被最多人接受為優先;如果以利潤最大化為導向,就要提升產品競爭力,即“打敗街對面的對手”。但並不是做得越好,競爭力就越強,而是如何在低成本下實現更好的產品,同時也是市場上大多數人更需要的東西。

另一方面是對外的,標杆性和精品化專案的核心是做超越市場預期的產品。實際上,它的目的不是複製性或者利潤,而是其傳播價值在其他維度得到變現。我們會有一些基本的動作:第一,知名設計師的加持;第二,在品質和工藝上有長期主義的價值保證,包括運營和服務,能讓客戶擁有可持續的、有幸福感的生活;第三,製造超出市場預期的驚喜,有創新性和一定的引領作用。此外,我們可能也會嘗試挖掘有核心觀點、有態度、有專業的設計主張的設計師,讓設計真正創造價值,助力產品力,而不是成為可複製的工具。所有精品化的專案都需要這些維度的考慮,只是成本匹配的標準和投入資源的力度不一樣。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11張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12張

深圳瑧山府實景:會所內景和會所庭院。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13張

深圳瑧灣匯實景:從歸家環廊向竹影花木之外瞭望,綠毯如蔭,大樹如畫,都市高密社群難得的綠色視野。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14張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15張

深圳瑧灣匯公寓戶型實景。

PDT:萬科是如何進行產品研發的?出發點是什麼?

黃婷:我們的很多產品工作主要是結合專案完成,將之前專案的資訊總結、梳理,然後再做修正、調整、迭代,再用到下一個專案上。換言之,此前的研發是沒有一個獨立資源系統的,而在2020年我們嘗試系統化地構建研發組織。

做研發和做專案,整體需要配置的資源和動作是一樣的,只是目標不同。做專案相對來說會有更多限定條件,因為需要研究並解決的是專案本身的問題。而研發的出發點則回到人本身,回到對客戶的洞察上。除了觀察客戶行為表現,瞭解客戶的需求偏好之外,更重要的是理解這些行為和需求背後的真實動機是什麼,基於動機去創造和設計產品。

從客戶洞察和市場競爭,推匯出來產品的發力點,再匹配最擅長這個點的設計資源來共同實現。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16張

2020年萬科南方區域“享”系列對使用者策略的定義。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17張

2020年萬科南方區域“享”系列的產品模組之:G+LDK一體化,三向出餐。

記者:能進一步總結一下你們的研發方法和經驗麼?

黃婷:借鑑華為全週期產品研發的IPD流程,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形成了我們的方法論,即基於市場和客戶的輸入,經過打樣檢驗,再投放市場收穫真實的反饋,這就是從端到端的迴圈過程。換言之,整個研發系統實際上是在實驗室造“車”的完整生產鏈。當這輛“車”真正投入到專案的時候,你再做一些適應性的變化,這些適應性的變化又會作為反饋再一次輸入進整個研發系統的迴圈之中,成為下一次迭代的選擇條件之一。大致分五個工作板塊:

一、需求洞察。從個體到大資料,從型別客戶到極端客戶,運用先進的客戶洞察的方法,找到未被滿足的空白,產品經理直面客戶全程參與。

二、最佳實踐。對競爭對手形成常態化的跟蹤,積累市場上的最佳案例,尋找差異化的產品發力點。

三、產品主張。對內,構建產品目標,明確產品形態;對外,輸出產品品牌,告訴客戶我們提供了怎樣的價值。

四、模組設計。把社群的完整場景拆解成100個空間模組,我們有個佔地2萬方的試驗基地,通過打樣試錯,不斷驗證,快速迭代。

五、種子專案。前中後臺共建,全專業協同,通過種子專案的落地呈現,形成的客戶及市場反饋,又作為迭代產品的輸入,讓批量生產更有保障。

這5個工作板塊並非互不相干的,每一個版塊都為下一個版塊提供了條件,創造協同和動能,既可以並聯開展,也可以一定階段內有針對性的研發某一個板塊內容,比如2021我們的工作重點會轉向種子專案的應用落地上。

#03

對設計師更好點,這個行業就會良性發展得更好

PDT:作為設計管理者,您有沒有特別深刻的故事可以分享給大家?

黃婷:2008年,萬科企業總部位於大梅沙,是由美國當代建築師的代表人物之一Steven Holl設計的。造價十個億,在當年是一筆鉅額的投資,它被稱為“漂浮的摩天輪”,以城市貢獻為價值源點而選擇的方案,從品牌長期價值出發。

十年之後,2018年,我們要在深圳灣建一個新的總部。這個新的總部承載了更多的歷史使命:一方面,萬科已經不再僅僅是深圳的企業,而是作為全球500強,作為深圳本土企業的一個國際化代表,從鹽田回到了代表著深圳最高片區名片的深圳灣,我們承載了更高遠的歷史意義和高度。另一方面,企業在不斷追求突破和自我革新,如何超越,如何給城市帶來更多不一樣的價值,是時代給予的新命題。

兩年多時間來,包括荷蘭MVRDV創始人之一Winy Maas先生、美國PACA的董事及主創Gregg先生等多位知名建築師,都對新總部專案投入了極大的熱誠,幫助我們共同找到最理想的解答。所有的探索性的行為都會存在波折甚至付出代價,但這都是值得的,而且這樣的追求我們還在繼續。

我想表達的是:設計要解決的並不僅僅是空間創意與技術這些事情,還有很多“使用者”是需要被關照到的。無論是空間的使用者,包括在這裡生活的、消費的、辦公的或者來訪和閒逛的,還是投資方及運營方,甚至還有城市以及城市的管理者,他們也是“使用者”之一,他們的需求都要被洞察和尊重。設計師實際上是各種價值的連結者和整合者。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18張

2018年萬科深圳灣新總部的競賽方案“3D垂直城市”,荷蘭MVRDV主創兼創始合夥人Winy Maas(左二),合夥人史文倩女士(左三)。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19張

2019年萬科深圳灣新總部的方案設計團隊之一,美國PCPA設計董事Gregg Jones先生(中),專案經理Nate Hadley先生(右)及中國區總監何春林先生(左)。

PDT:如何看待設計師未來在行業中的角色?

黃婷:設計師是具有時代引領性的。我認為基於行業長遠發展來看,未來設計師一定是核心競爭力。

當設計師擁有更自由和更寬鬆的創作環境、更開闊的國際化視野和更多專業能力的時候,整個行業的發展才會進入到一個更高的認知水平,才會進入良性迴圈,有生態鏈的形成,你才能組織出更有質量的下游單位和更有眼光的上游單位。當上下游都朝著健康良性去發展的時候,整個行業才能著眼於一個長遠價值的競爭,而不是一個短期利益的比拼。

所以萬科在關注客戶、關注市場競爭的同時,也尊重設計創造的價值,會給設計師提供更好的、更多的發揮的機會和平臺,給他們更寬鬆的環境。

記者:萬科作為甲方,與乙方設計公司的關係是怎樣的?

黃婷:萬科本身有靈活的工作平臺和機制,不僅能夠支撐像我們這樣的職業經理人,同時也可以支撐每個專案去匹配到一些優質的資源,給到設計師相對有潛力、沒那麼多約束條件的發揮空間,這是萬科的基因。我們整體的環境相對開放,基於相信專業的判斷,我們能夠給予甲方和乙方更多共創的空間。

我一直認為甲方設計師的存在是一個過渡性的產物,它實際上在補充目前行業缺失的部分。我們鼓勵設計師進行專業的細分和垂直方向上的深耕,但當乙方設計師沒法站在甲方立場思考的時候,或者他們可能還不具備連結各種專業資源的能力的時候,就需要甲方設計師以管理者、協同者的身份去做協同和匹配。

萬科的優點在於鼓勵共建和共創的方式,我們把這樣的能力不斷地傳遞和賦能到整個市場上的設計師,甲方乙方的設計師或許只是意識或者能力上的互補,相信整個行業未來會朝著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

#04

初心可貴,熱愛是所有的原因

PDT:您是怎樣走上設計這條路的?

黃婷:我大學選擇了設計學專業,學習過程中發現自己對這個領域還是挺有熱情的,於是2005年畢業之後就順利進入了設計所。大概是做了很多萬科專案,2009年,很偶然地我進入了萬科。雖然我的身份角色一直在轉變,但實際上都是在萬科這一個平臺上,隨著企業的發展而進化的。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20張

2021年南方區域設計峰會上黃婷作為主題分享嘉賓。

PDT:你認為成為一個好的設計師需要具備怎樣的品格?

黃婷:首先我很佩服自我意識非常強的設計師,我支援並希望具備天賦的設計師能夠堅守品格。但是大多數設計師,我覺得他們應該是一個連結者的身份,具備以下四個部分的品格:

第一,能夠變換同理心,可以不斷地找尋到問題的核心點。

第二,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梳理出價值點所在,同時這個價值點應該是其他人沒有看到的、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引領性的。

第三,擁有解決問題的方法。當涉及到實現和實施層面的時候,就需要設計師自身的呈現能力和藉助他人一起協同和推動的能力。

第四,要有一個非常好的傳遞的方式,能夠讓更多的人接受,並且被影響。

隨著四個部分的專業化細分,越來越多設計師會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可以從自身的能力、偏好以及現代職業出發去選擇做某一領域的事,比如專門做傳遞者,或者專門做調研等等。

PDT:最後,有什麼樣的話要送給更年輕的設計管理者們?

黃婷:不能贈予什麼話給年輕人,事實上我也依然年輕,並在不斷成熟(笑)。《易經》裡有句話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作為職業經理人,不管在某個階段,某個角色狀態,我一直是把“將任務做好”作為自己的目標,工作上的事情,盡最大努力去做,儘量“取其極致求其上”,這算是一種工作的方法和堅持,與大家共勉。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21張

以實現城市品質人居生活為出發點,「地產設計趨勢」定位於地產設計領域,關注全球地產設計趨勢,探索地產設計產品力,發現中國地產好設計。

我們堅持設計的人文理想,以全球化設計視野、專業的地產產品力邏輯來經營該平臺。我們鼓勵推陳出新的研發,真正為人居環境提供優秀的解決方案;我們關注在地產設計領域專研與精耕的人物,讓專業者輸出有價值的觀點;我們報道優秀的地產產品體系、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與軟裝設計作品。

PDT人物 | 萬科黃婷:從建築師到產品人 第22張

植根於地產設計領域

橫跨行業產業上下游

高屋建瓴,深刻追溯

回顧過去,正視當下,看見未來

翻開《PDT.人物》訪談集,你將迅速發現這是一座紮根地產設計領域橫跨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研究的智庫,我們與活躍在海內外地產、設計界一線的領軍人物展開深入對話,回溯成功企業發展歷程,發現與分析前沿資訊,同時呈現具有創新意義的行業思考。

#

出品 / PDT地產設計趨勢

總編 / Melody

執行主編 / Sunday Yang

產品總監 / Jeff Jiang

華南主編 / Nina 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