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尼斯·嵐明:深圳需要一個地標性建築

安居社 人氣:2.84W

建築會對一個城市產生很深遠的影響,它的留存,不僅僅涉及到城市中的人對它的使用和體驗,更多的是它的創意是否能激起更大的共鳴。法國世界級建築大師德尼斯·嵐明曾經說過,他更希望去設計“偉大”的建築。在首屆深圳設計周“蛇口國際創意”論壇上,有幸採訪到了這位世界級大師,至今為止已經造訪深圳三十多次的他認為,深圳這座城市,需要儘快建立一張自己的城市名片。

德尼斯·嵐明:深圳需要一個地標性建築
  

德尼斯·嵐明,法國著名建築師,參與過全球200多個設計專案。被譽為創意城市之父,一直致力於城市創意研究,深入挖掘城市的潛力,激發想象與思考,將傳統與創新、民族特色與國際定位相結合,在為城市創造財富的同時更注重社會整體的和諧。

採訪實錄:

  Q:我們提到香港、北京、上海,可能會聯想到一些標誌性的建築,但深圳這座城市其實並不會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你對此是怎麼看的?

  A:我其實是在八十年代末來到深圳的,那時候深圳還是一個很大的工地,當時的市長還帶我來到了一個酒店的樓頂,往下看真的就是一個很大的工地,市長就問我說,在巴黎同時能看到多少個大吊車?我就回到說可能十到二十個,市長指著這個大工地說,你看深圳這裡有一千多個,正在施工,所以我會覺得說,深圳在這三十多年的時間已經發展得非常好,而且深圳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那也可能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就在海邊,說到有特色建築物,反而北京我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但是香港、上海是有的,有幾座,深圳的蛇口遊輪港應該是未來可以成為地標性建築的地方,就像悉尼的歌劇院,代表一個城市,深圳其實就是缺這樣的一個地標性建築。

  Q:建築設計過程中還會運用到行為學的理論,你們的團隊通常是怎樣對人的行為習慣進行調研的,過程中會有哪些考慮?

  A:的確這是我們建築師工作的一部分,我們在設計之初會考慮到公眾、使用者或者一個樓房的居民的期待,尤其是他們在心理以及物質上的需求,比如我們會考慮縮短步行的距離,通過設計採用自然光線引導大家到出口,以及材料的選擇,儘量選取讓大家感到舒適的材料,比如我在設計郵輪港的時候,我就會考慮當一個母親單獨帶著孩子拿著行李來到郵輪港以後,他們這樣更加方便地去出行,比如我會在等待和登船過程中,讓線路最佳化。

  Q:您提到設計應該要把握創意的“度”,您認為設計應該如何保持個性化,又能讓人產生使用上的共鳴?

  A:這是一個挑戰,我們永遠都在傳統和現代中取得平衡,在創新和個人體驗上取得平衡,要找到一個新鮮的事物,又要和我們的傳統習慣間達到平衡,所以這就是一個設計師乃至一個建築師面對的挑戰,這對建築師來說更加重要,因為建築會一直留存在這裡,如果是一個不好的建築,那麼大家就會一直不喜歡這裡。

  Q:您覺得未來的建築會是這樣的?建築設計師具體應該如何引導和解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人口膨脹的問題?

  A:很多開發商並不會認識到並且願意去做一些跟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問題,他們也不會去考慮美感,更多的是短視地考慮經濟利益,作為建築師來說,我們要對這些客戶跟開發商起到一個教育的作用,我們希望通過努力,讓他們能認識到,指引他們關注到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比如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的使用,確實這是一個現有的社會現象,我們很難去改變,但也許未來我們會從最終端的客戶那裡得到一些支援,比如一個住宅,因為它不漂亮、不環保、位置不佳,大家都不要去買它,也許只有這樣,才能促使開發商去做一些事情,讓最終端的使用者能有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