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秋榮:堅守“素以為華”的設計

安居社 人氣:5.5K

有態度宣言主角】華地組 總設計師 曾秋榮

態度宣言】堅守“素以為華”的價值核心,以質樸的方式創造感動

人物簡介

曾秋榮:堅守“素以為華”的設計

曾秋榮

曾秋榮,1993年畢業於汕頭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後進修於清華大學建築工程與設計高研班,並獲得法國國立工藝美術學院(CNAM)碩士學位。1999年建立廣州華地組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現任公司執行董事、總設計師,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一直以簡約的手法詮釋空間並賦予其靈魂,致力於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與突破,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為實踐目標。

榮譽

2014年第十七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文化、展覽組別金獎

2012年CBDA“全國有成就資深室內建築師”

2010年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1989-2009傑出設計師獎(CIID)”

2006 年第二屆中國室內設計藝術觀摩展“2006室內設計十大新銳人物獎”

2005年現代裝飾(國際)年度傳媒獎“2004年年度優秀設計師”

2004年“廣州十大最具影響力室內設計師”、“全國百名優秀室內建築師(CIID)”、

“全國傑出中青年室內建築師(CBDA)”

2003年國際設計大賽金獎

2002年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賽會所組別冠軍獎

精彩觀點

堅守“素以為華”的價值核心,以質樸的方式創造感動。

建築設計是容貌,室內設計是氣質與內涵,二者是與生俱來的共生關係,不是直到建築設計的最終階段才有室內設計的需求,所以不宜將其生硬地割裂。

好的空間設計必然有著深刻的人文內涵。“迴歸自然,迴歸人文,迴歸內心的寧靜,即是迴歸設計的本真”,以上是我的“人文”思考。

我們的設計是一個“解渴”的過程,不僅可以緩解人與自然的疏離感,同時也能滿足人們返樸歸真、迴歸自然的物理需求、精神需求,實現了質樸的自然元素與純技術層面的設計語言之間的融洽對接。

訪談實錄】

 網易家居:請問您的設計態度是什麼?

曾秋榮:我的設計態度是“堅守‘素以為華’的價值核心,以質樸的方式創造感動”。近期,柴靜的那部《穹頂之下》讓民眾空前地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我看過之後也感慨頗深。作為設計人,我們應該擔當起設計的社會責任,以環保設計理念引導人們的審美價值,提倡節制、適度的設計價值觀,以減少材料、資源的過度消耗和浪費。在這種情況下,將自然元素與空間設計相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源,以減少過度的燈光設計;在選材時,多使用低碳環保的裝飾材料,以降低能耗。如果每位設計師都能夠充分考慮設計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增強節能環保意識,相信能夠為社會環境帶來一些改變。

網易家居:您所認為的建築與室內的關係是怎樣的,能否結合具體的專案談一談?

曾秋榮:我們初到一個城市首先看到的是建築,這是一種由外形帶來的深刻印象。室內則是相當於接近這個建築之後,接近一個人之後,通過與她的交流,相互之間產生了一種理解。一言蔽之,建築設計是容貌,室內設計是氣質與內涵,二者是與生俱來的共生關係,不是直到建築設計的最終階段才有室內設計的需求,所以不宜將其生硬地割裂。多年以來,我在設計中會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先從建築分析入手,再去深入理解建築,最終將室內與建築非常有機地結合起來。但這種“有機結合”並不意味著室內創作的成果一定要和建築設計存在某種固定趨向的聯絡,而是應該由實際使用的需求、空間體驗的需求來具體分析和抉擇。就像我們此前做過的一些文化公共類專案,如陸豐甲子藝術文化中心、荔灣文化藝術中心等,以及目前正在操作的“日軍731部隊罪證陳列館”,這些專案的室內設計必須與建築設計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絡和呼應。但有一些空間,特別是商業展示類空間,例如我們近年設計的亨特道格拉斯、兆生傢俱、恆弘傢俱、中泰傢俱、震旦集團、歐林集團等知名品牌展廳專案,則需要以商業為導向,營造出別具一格的空間體驗,或者滿足一些其他的具體功能需求,這些就可以在現有的建築框架中,重新創造符合品牌形象的空間。

網易家居:您的設計理念中非常重視將自然融入建築,能否分享一個對該理念運用得比較極致的專案?

曾秋榮:好的空間設計必然有著深刻的人文內涵。“迴歸自然,迴歸人文,迴歸內心的寧靜,即是迴歸設計的本真”,以上是我的“人文”思考。表面上,我是把大自然搬到建築裡去,但實際上,這是為了讓建築融入關懷。自古以來,人就依附於大自然生存,並且不斷探索著人與自然的關係,但在當下這個鋼筋水泥的城市中,人們離自然越來越遠,渴望迴歸自然的願望也愈加強烈。我們的設計是一個“解渴”的過程,不僅可以緩解人與自然的疏離感,同時也能滿足人們返樸歸真、迴歸自然的物理需求、精神需求,實現了質樸的自然元素與純技術層面的設計語言之間的融洽對接。

這一理念在我們的設計作品中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以近期的一個建築改造專案——“長沙東怡外國銷售中心”為例,我們打通四、五層樓板,植入露天庭院,引入陽光、水、石、植物等自然元素。在原封閉的空間中營造出一個生態的、流動透明的詩意平臺,以滿足人文藝術交流的現實需求。立意上追求與自然的對話,希望能在商業空間中彰顯自然的力量,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真正實現建築與環境的共榮共生。

網易家居:我早在2004年、2005年就已經關注到您的作品,您在設計創作的時候是怎樣一個狀態,多年來如何尋求突破?

曾秋榮:人家寫文章有靈感這個東西,我所理解的設計創作卻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當我們在研究專案、在進行設計創作的時候,這個過程是存在變化的,但也有不變的東西在裡面,比如你的審美、設計原則。另外,在創作的過程中是不是真的投入了感情?我的理解是——其實真正做得好的,實現了突破的東西,都是你額外投入了時間、感情的這些專案,如果按常規標準做出來的東西就是標準這樣而已,但設計一個空間我覺得應該是富有感情的,只有感動你自己以後才可能感動你的客戶。

網易家居:您是完美主義者嗎,您如何看待完美的設計理想導致人力成本增加這一現象?

曾秋榮:我們在運作專案的時候,一些設計成果,從業主的角度看,已是比較滿意的了。但如果想把它做得更有感覺,就像寫文章一樣,會需要修改,從經營的角度,這種修改勢必會令我們付出額外的人力成本,但如果想成就一個好專案,真正把它做成一件作品,而不是一件產品的話,你就不會太計較這些東西。多年來我們可能一直偏向於前者,這裡面就涉及取捨的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會尋求一個平衡,究竟是在利潤方面考慮得多一些,還是從專案最終達成的效果方面考慮得多一些。從我自己看,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要儘可能地為客戶多創造一些價值,不要浪費了它原本具有的一些可能性,因為很多東西是要靠設計者去挖掘才能被呈現的。大家做專案都一樣,都會面臨很多的可能性,我覺得只要條件允許還是得盡力做好一些,我相信業主也會感受得到,從某方面來講,這也許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設計上的雕琢,從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人力成本,但作品出來以後,無論對自己、對客戶,還是對社會,我們都是可以交代的。這種感覺非常好,但做起來有點難,特別是剛起步的時期,可如果我們不喜歡設計,只把設計當生意來做,我覺得就很難做成一件作品。

網易家居:我瞭解到您很喜歡中國文化,您是怎樣將中國文化體現到您的作品中的?

曾秋榮: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確實具備無窮魅力,但是否應該將中國文化體現到作品當中,我覺得有必要辯證的看。應該視乎專案的自身屬性,以及業主的需求,來做出抉擇。如果純粹從設計價值出發,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對建築空間的解讀,不應背離“傳統”,不應拋棄光輝而又堅韌的祖先智慧。作為設計人,我們有責任透過設計語言來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並希冀以此推動和引領當代設計行業的新發展。

(轉自網易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