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團購銷售模式仍不成熟尚需謹慎

安居社 人氣:2.58W

團購,是當前最為流行的一種消費模式,這種消費模式對於家居行業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2011年家居行業如何發展,是一個很值得從業人士深思的問題。如今,巨集觀市場仍然撲朔迷離,特別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變化不定,致使“電子商務”這個新興的產業概念被推上了整個行業突圍的風口浪尖。

當新概念和新思路相遇,往往會出現許多未知的結果,讓人琢磨不透。那麼,如果家居行業走上了團購模式的大道,對於參與各方,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就讓我們跟隨商家、消費者和經濟學家,通過他們的視野來看看家居團購的前景究竟會如何。

商家看家居團購:雖可瞬間提業績但尚需理智對待

“75?再便宜一點。70?70也不行,69塊錢就行!然後再加點優惠,送點禮物。”砍價師一面咄咄逼人,一面向臺下的顧客使眼神。心領意會的顧客們也不含糊,一個勁兒地隨聲附和著,“就是,就是,我們今天這麼多人來捧你們家地板的人氣,還不便宜點!”

這是4月3日富爾瑪建材家居廣場萬寶龍地板團購會現場的一幕。一直堅持70元/平價格不變的萬寶龍地板老闆終究因“勢單力薄”敗下陣來,最終只得以69元/平的價格“妥協”,同時還附贈了許多額外優惠。對於萬寶龍地板來說,既滿足了現場消費者的需求,也贏得了兩成月銷售額的“戰績”。

不過,同商場的安佳木門代理商卻對鄰家的團購會並不羨慕。“我們家沒搞過團購,本身門定位在中高檔,價格上我們標實價,已經把價格降到最低,質量和價格擺在這裡,不會賺一些不必要的噱頭搞團購。”該商家告訴記者,他們之前有過嘗試意向,但由於價格無彈性、沒有利潤可言而流產,“另外,我們還擔心不同時期購買同一款門的顧客因價格不一而形成心理失衡,從而造成店面聲譽受損的局面。”

而巨集宇陶瓷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他基本上按照每月與團購網合作一次的頻率進行團購營銷。據瞭解,每次團購一般成交7、8單,每單在3000元-4000元之間。不過,這位負責人並不贊同“團購成交量與利潤成正比”的說法,“團購時,我們的報價本來就低於市場價,砍價外加一些優惠活動又會使價格進一步縮水,實際利潤真的很少,我們主要是走量。做團購,我們看重的是做品牌推廣的前期投資,並非實際利潤。若真要天天團購,非把我們商家搞垮不行。”

採訪中,記者走訪了不少家居建材商家,他們都很理智,在打著自我小算盤、精明控制利潤的同時,不盲目搞團購活動。而在應對定價和促銷的衝突上,大部分商家認為可以採取捆綁不同型別知名產品、贈送促銷品等方式進行解決。“市場上由於原材料、僱工費、運輸費方面的漲價,產品也進一步漲價,事實上很難應對定價和促銷的矛盾。”某地板銷售負責人對記者說。

消費者看家居團購:理智看待團購市場牴觸過多統一思想

“人多力量大呀!要我自己肯定砍不下價格來!今天我參加團購,地板每平米比市場價降了六塊錢,還贈送了各種禮品,而且價格可謂是市場最低價了。”剛剛從某團購會現場預定了60平米地板的市民劉女士,提著大包小包、興高采烈地走出來,當聽到團購或存在質量和服務上的陷阱時,她信誓旦旦地告訴記者,她通過網上團購報名後,要到現場下訂,併到店取貨,“不僅現場可以看到實體商品,而且購買人數非常多,即使出現問題了,維權肯定也容易。”

而第一次參加團購的市民路先生認為,團購就是集體購買,如同批發,“在價格方面相對來說便宜,並且大家集體去買,說明這個商品大家信得過,買這樣的商品比較放心。”在選擇產品方面,路先生也有自己的一套。他表示應該選擇大品牌,可信度強,不會以次充好,並且大品牌的透明度比較高,“而且我很看重信譽好的團購網站。”

不過,作為80後的白女士表示,自己不太喜歡團購家居的活動,“我不喜歡別人左右我的看法,人多了會影響客觀判斷,往往挑不到自己真正喜歡的風格。”

隨後,記者在富爾瑪家居廣場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發現65%的顧客表示曾經參與並認同團購,35%的顧客表示沒有參加過團購,對其有一定的牴觸。“畢竟,買家居不像買一件小東西,需要慎重考慮,還是自己買比較放心。”

經濟學家看傢俱團購:傢俱團購尚有潛力可挖選擇平臺需要謹慎再三

隨著人們對團購方式的進一步認可,其具有的爆發力日益凸現,而團購網站的發展也方興未艾。若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團購網站就必須獲得顧客的認可,並有良好的信譽保障。

據悉,國內正規的團購網站一般皆必備“誠信保障體系”、“網站諮詢寶典”、“團購交流平臺”等服務,以保證商家質量和售後服務,讓顧客能夠充分享受優惠。目前,實體服務的團購平臺稽核提交時間較長,很多商家得不到推廣,自助平臺的開放呼之欲出,如社群團購等模式也將隨著團購這種全新消費模式的發展而逐步走向消費市場。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許教授認為,團購中,廠家拼品牌和價格,商家拼人氣和信譽。團購前景很好,只要交易成本高,就會存在團購,團購最終會發展到廠家直接對消費者的商業模式,“最健全的團購有比較權威的第三方監管,來處理糾紛和具體事務。第三方監管不是團購網,因為網站本身是參與者,相當於協調商家和消費者利益的中介,自己監管自己容易出問題;淘寶也只是網路運營商,不是交易參與者,也不能充當監管者的角色。”

另外,許教授還提醒道,要注意區域內的團購可能和實體店代理商的競爭,不要讓實體店淪為展示廳,“注意兩者的價差,並由實體店做團購的售後,以減少因團購的損失。”

談到對顧客的建議時,許教授表示,顧客要注意商家的信譽、產品的品牌質量、退換貨條款。在選擇團購獲取優惠價格的同時,對團購平臺的選擇也應該謹慎小心,應選擇專業、信譽度高的平臺發起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