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專賣店售雜牌貨 消費者選購需謹慎

安居社 人氣:1.53W

近日有媒體報道,南京一消費者在當地某衛浴品牌專賣店買到了不知名的“雜牌貨”。而事實上,在各地建材專賣店中,打著知名品牌旗號卻摻雜售賣其他牌子產品的現象其實並不鮮見。對此,消費者在建材專賣店選購建材產品時,需要提高警惕,仔細辨別。

建材專賣店售雜牌貨 消費者選購需謹慎

建材專賣店也會賣“雜牌”?

筆者走訪建材賣場發現,在某木門品牌專賣店中,儘管擺放在最顯眼處的樣品都是該品牌的木門,但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裡,還擺放著幾款其他牌子的木門,而且價格相對要低得多。

而在某燈飾品牌專賣店所售的LED吸頂燈中,就有三款分屬於不同品牌但款式差不多的吸頂燈。而在價格上,最高的LED吸頂燈與最低的差價達1200元。

此前亦有媒體報道,一家知名裝飾材料公司旗下同時代理多家桌布品牌,但該公司及其下面的代理公司的專賣店門頭上只統一標註為某桌布品牌。

而更為離奇的是,同為該桌布品牌的專賣店,其搭售的品牌還不完全統一。有的代理商同時搭售十來個其他品牌,而有的只搭售七八個品牌,讓人理不清頭緒。

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專賣店通常是指銷售專一品牌產品的經營場所。然而實際上,打著品牌招牌搭售“雜牌”的建材專賣店早已數見不鮮。而除了建材專賣店之外,近年來,品牌傢俱、家電、服飾等專賣店賣“雜牌”的訊息也屢被媒體曝光。

建材專賣店為何不“專一”?

在國內一家大型電商網站的招商標準中,明確規定了不同型別店鋪的入駐要求。而對於專賣店的入駐,則要求商家須持有品牌授權檔案。並且將專賣店分為經營一個授權銷售品牌商品的專賣店,以及經營多個授權銷售品牌的商品且各品牌歸同一實際控制人的專賣店。

建材專賣店售雜牌貨 消費者選購需謹慎 第2張

但依據我國相關法規,只要經營者所經營的產品不超出營業執照核定的經營範圍,專賣與否則屬於企業自主經營行為,所以專賣店所售產品品牌其實是可以不“專一”的。

據知情人士介紹,現在許多家居建材產品都是由經銷商代理銷售的。而與代理單一品牌相比,專賣店同時代理多個品牌,不僅能迎合消費者多樣性需求、規避市場風險,還能提升利潤空間。因而實體品牌專賣店同時代理多個品牌是十分常見的。

然而,專賣店模式並不適用於所有企業,對於建材行業而言也是如此。知情人士指出,就像桌布行業,世界經營桌布的企業規模都不大,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滿足消費者的所有需求,所以一些桌布代理企業在國內註冊個品牌名作為專賣店的名字,然後在店內放入代理的多個品牌產品進行銷售,這也是普遍採用的模式。

知情人士還透露,對於經銷商“混賣”的做法,廠家也往往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廠家和經銷商並不是上下級關係,而是合作關係,所以廠家在監管方面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漏洞。

消費者勿輕信品牌專賣

目前建材市場品牌繁多、魚龍混雜,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在品牌專賣店購買選購建材產品時,還應該多留個心眼,多看、多問、多比較,對自己所購商品有較為全面的瞭解,而不能只聽信商家的一面之詞,避免誤購其他品牌或者不適用的商品。

建材專賣店售雜牌貨 消費者選購需謹慎 第3張

在我國消費者權益法中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因而商家在推薦產品過程中,也應該主動向消費者說明產品的具體情況,而不能借此誤導。若專賣店打著品牌旗號,出售假冒偽劣商品,企圖混淆消費者試聽,牟取不當利益,則屬侵犯消費者知情權,涉嫌欺詐行為,消費者可向當地工商部門投訴舉報。

點評:“雜牌軍”來勢洶洶,連建材專賣店也遭到“入侵”。儘管法律規定,專賣店的確可以出售不同品牌產品。但在獲得盈利的同時,專賣店還應該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這樣一來是避免了不必要的糾紛,二來也有利於品牌形象的維護,從而增強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而消費者在建材專賣店選購建材產品時,也應該擦亮自己的“火眼金睛”,多關注產品的具體資訊以及細節問題,而不能一味想當然或貪圖小便宜。如果遭遇商家不誠信行為,消費者還應該積極採取措施,例如與商家溝通協商、向相關部門投訴、甚至走法律途徑等,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