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翔:從建築設計出發去看更多的問題

安居社 人氣:3.08W

網路虛擬空間已經滲透到實體空間裡面

主持人:歡迎來到搜狐訪談間。今天來到我們訪談間的是兩位設計大師,分別是石川先生跟何健翔先生,先跟我們的網友打一聲招呼吧。

何健翔:從建築設計出發去看更多的問題

產品設計師石川×建築師何健翔

石川:大家好,我是石川。

何健翔:大家好,我們是何健翔。

主持人:兩位大師都比較輕鬆。首先問一下何健翔先生,你從事的是什麼樣的建築設計呢?

何健翔:建築設計實際上這個話題挺大的,簡單地說來,實際上目前整個中國城市狀態的建設速度跟建設量很大,整個城市都處於一種快速的建造過程中,所以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我們實際上從事建築設計,從建築設計出發去看更多的問題,反而更關注的不是工程,或者技術本身的東西,而是工程或技術能夠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和空間狀態。所以我們更多的是通過每個專案,通過設計來觀察這個城市,來思考我們生活的走向,也同時思考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主持人:這就是說你現在所要做的事情。那石川先生呢?您從事的藝術設計有哪些呢?

石川:我主要是在工業設計的方面,包括產品設計,傢俱和傢俱用品等一系列的設計。其實主要的關注還是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一些消費上面的研究。

主持人:您覺得網際網路現在對藝術創意設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石川:其實蠻大的,我們這個專案其實很大的一個部分是接受到網路媒體的影響。我們覺得網路媒體,雖然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但是實際上已經產生了很多對真實世界的影響,包括人的組成方式,整個社會的構建都不一樣。因為好像在十幾年前,我們還沒有網路的時候,整個的生活狀態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包括做創意、做設計的時候也更不一樣,我覺得資訊的這種革命性的更改,的確對人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改變,當然也會包括創意這方面。我們一直都有很多討論的話題是關於以後的發展,也會怎麼樣對創意和設計產生更大的一個影響。

主持人:那何健翔先生呢?您認為網際網路和藝術創意設計怎麼樣互惠互利的發展呢?

何健翔:網際網路這個東西的出現,或者資訊工具的出現,實際上極大的影響了,或者改變了我們整個對設計,對藝術,對建築,包括從美工的方法,也包括從傳播的方面,剛才石先生已經說到,現在就是網際網路虛擬空間的介入,實際上已經滲透到我們的實體空間裡面,而且是互相的。沒法設想現在的人能生活在一個沒有虛擬空間的地方,已經很難去設想這樣的狀態。

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生活中的主角

主持人:怎麼會使虛擬空間怎樣融入到實體的空間裡面?可以舉例說明一下嗎?

何健翔:最近我們也在做這樣的一些思考,就是在我們的城市空間裡面,特別是在快速發展,快速建造的城市裡面,不像那種傳統的城市,或像歐洲的很多小城市那樣子,那麼有層次,那麼有立體感,有沉澱的空間,它是一個很快速的有城市化。在中間,實際上這種傳播,或者媒體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填補了很多的空隙。簡單來說,市面上看到的廣告,大型的螢幕,大型的廣告這是一類。另外在我們自身的生活空間裡面,今天如果沒有網際網路,包括我們自己的工作,包括我們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很難進行。而且傳播這個東西,資訊傳播也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能夠影響藝術創作。

因為以前我們做建築設計,基本上純憑手來畫圖,描圖。然後建築蓋起來之後,僅有的幾張照片也很難。但是現在通過媒體,實際上這些資訊,照片的資訊,圖象的資訊被很廣泛的、迅速的傳播。所以這個是非常大的影響,影響到了建築跟藝術設計的一些手法。

主持人:石川先生呢?

石川:特別是在web2.0以後,其實有更多的雙向互動的這種交流的方式,實際上他等於是給予了很直接,很豐富的渠道,能夠把每一個存在的個體的意見和想法都在一定的平臺上面出現。我覺得有一種革命性的改變。70年代的時候,有位名人說了,每個人可以做5分鐘的明星。而我們覺得,其實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生活中的主角,他都會有他們的想法。可是當這些想法聚集以後,又會變成一個很奇妙的一種公眾的意見,或公眾的代表。我們覺得會按照個體的想法,並且和形成的這種公共的意見和態度,或者傾向的關係。

何健翔:從建築設計出發去看更多的問題 第2張

產品設計師石川×建築師何健翔

學建築的應該到歐洲去看看

主持人:說一下你們兩位的一些經歷吧。先問石川先生,為什麼會選擇在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那裡讀書呢?

石川:英國還是一個比較老牌的已開發國家,我們覺得它各個方面的發展都是比較先進的,包括他們整個社會的發展情況到經濟水平,到文化各方面都是有很多的領先性的方面。我覺得特別是對於創業設計這些產業來說,他們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優勢。我當時的考慮,我們需要看到現在,就是最前沿的一個情況,所以我選擇了倫敦,選擇了聖馬丁,因為他是全世界最知名,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地方。這個選擇其實也是讓我終身受益。中國現在其實真的是一個非常高速跟驚人的發展情況,我覺得其實會很需要一些前瞻的資訊。

主持人:那何健翔先生呢?您是在比利時那邊讀大學的,好像我們這邊出去留學也很少會選擇比利時。

何健翔:從一個最大的國家到一個最小的國家。

主持人:也不能這樣說,可以介紹一下嗎?

何健翔:相比石川來說,他實際上之前都非常有針對性,還是比較有想法的。對於我來說,實際上我那個時候出去是另外一種狀態,目的性不是很強的。

主持人:還沒有選擇搞藝術,搞建築的嗎?

何健翔:有選擇,但是選擇比利時這個地方,相對來說有點偶然。因為念建築的話,那個時候實際上是90年代初,資訊也不是那麼發達,特別是在我們大學的圈子裡面,這種資訊還是相對比較少,相對於國外的資訊。另外一個就是學建築的話,也考慮到各種原因跟條件。因為之前也有很多前輩去美國,一開始是往那個方向。但是到後來,真的是一個比較偶然,就是當時我們學校的一個教授推薦。

主持人:你在國內的時候就是學建築的嗎?

何健翔:是的,我們那個教授就說學建築的,應該到歐洲去看看,他就這麼建議,而且他同時推薦了比利時,就一個不是很大,但很著名,大家都很關注的地方。

主持人:比利時是說什麼語言?

何健翔:荷蘭語跟法語。到了那裡才發現,實際上我們大學是歐洲最難的幾所大學之一。當然建築這塊,相對來說是邊緣的,但是他整個大學裡的氛圍跟傳統是很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