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窯簡介

安居社 人氣:2.12W

柴窯簡介

柴窯是中國古時五大瓷窯(柴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之首,創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初年(954年)河南鄭州(一說開封),本是後周世宗帝柴榮的御窯,所以從北宋開始稱為柴窯。後因長期未見其窯址,以鈞窯代替了其宋五大名窯的位置。

柴窯是以五代時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之姓命名的窯口,是歷史上著名的御窯。據明人曹昭寫的《格古要論》記載,後

周顯德時(公元954——959年),世宗柴榮在鄭州一帶建立的,據說當窯建成後燒數窯不成,最後移到新鄭以南才燒成功,當時制瓷工匠向皇帝請示燒造款式和對產品的具體要求時,柴榮說:“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於是工匠們便按照要求苦心設計、精心製作,終於燒出“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產品。燒出的瓷器滋潤細膩、有細紋(即細小開片),技藝精絕,為當時諸窯之冠。只是柴窯的產品有限,瓷片又薄,所以傳世的柴窯器很少見整器,大多為碎片,由於燒造時間短,很難得,曾有“片柴值千金”之說。較早記載見明宣德三年(1428年)呂震編寫的《宣德鼎彝普》一書,“內府所藏,柴、汝、官、哥、定名窯器皿”,後因柴窯只聞其名,不見傳世品,也未發現窯址而很少提及。

對柴窯的特點,古人集中地概括為一句話,12個字,即“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但其他資料記載也有多種,在顏色不光只青色,還有黑、黃、白、醬釉、芝麻醬色多種。如乾隆詠柴窯詩句中,稱清宮所藏幾枚柴窯皆黑而無青者,清人楊望泰就認為柴瓷“其色黃”。《古玩指南》曰:“所謂‘青如天’乃淡藍之青瓷也,柴窯以天青色為主,其他尚有蝦青、豆青、豆綠等色,又有一種不上釉者,呈現黃土色,即後代所謂銅骨也。”乾隆《詠柴窯碗》曰“足土口銅”,“夷門廣牘載,柴窯世傳周世宗時所燒,天青色滋潤細媚有細紋,足多粗黃土。”在器型上,清宮中舊藏柴窯碗數枚,據記載還有瓷枕等其他器型。

TAGS:柴窯 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