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傳統飲食 夏至特色食品

安居社 人氣:3.09W

一到了夏至,氣候就會別的特別悶熱,那麼在這個時候,有哪些傳統的解暑食物可以讓我們一消除夏天帶來的悶熱感呢?接下來就來看看夏至特色食品有哪些?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人們從夏至開始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於製作、清涼的食品為主要飲食,麵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山西人夏至吃“伏面”,夏至過後,進入三伏,山西民間多吃涼麵開胃消暑。山西涼麵,又叫伏面,古稱“冷陶”,雖非珍饈名點,卻源於上古祀日,反映時令變遷,傳承千年習俗,是一道融入文化遺韻的晉地美食。

諺語云“夏至夏至,麥餅盡吃”。自古就有過夏至節的習俗,在祭祀祖先後大家還會分食夏至餅。夏至餅,半月形的餅,外形和北方的麵食韭菜盒子相像,但取材和做法不同。

在江南水鄉的無錫,有著夏至日吃餛飩的習俗。餛飩的歷史悠久,古稱“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取混沌之意,相傳吃了餛飩可得聰明。夏至這天吃餛飩時,有的人在餛飩裡拌麵條,吃了餛飩可以免 “ 疰夏 ”,而用麵條的長比擬夏至的長晝時間,取長壽的好彩頭。

“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 ,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吃夏至的狗肉和荔子的。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

TAGS:夏至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