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傳統習俗 除夕的傳統裝飾

安居社 人氣:1.26W

除夕的傳統習俗 除夕的傳統裝飾

除了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年夜飯,除夕還有哪些傳統習俗呢?在這個傳統佳節中,華夏大地會開展一系列的慶典活動,大地傳來了歡快喜悅的氣息。

白居易《客中守歲》詩云:“守歲樽無酒,思鄉淚滿巾。”孟浩然亦有“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的詩句。至宋代,守歲之俗遍於城鄉。蘇東坡“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詩句便是代表之作。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定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餘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除夕的傳統習俗 除夕的傳統裝飾 第2張

現在守歲的主要內容是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這也是全國人民期待一年的文化大餐。除夕夜子時,是新年與舊歲的連線點,屆時家家戶戶吃年夜餃子併到室外燃放鞭炮煙花,燒紙焚香。一時間城鎮鄉村電閃雷鳴,節日夜空五彩繽紛,此舉稱做“發子”,將除夕的氣氛推向高潮。

當午夜十二時鐘聲響過,新的一年就在爆竹聲中來到了。晚輩們爭向長輩問新年好,稱做“討口福”;長輩們則把早已準備好用紅包盛裝的壓歲錢發給晚輩。這也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刻,因為壓歲錢多由孩子們自己保管、自由支配,這種好事一年之中只在此時發生一次。在早些年困難時期,孩子們只能得到零角的少量壓歲錢。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家庭中孩子數量較少,壓歲錢少則幾百,多則數千,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多樂此不疲,寧肯自己節衣縮食也不肯虧待子孫,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的親情理念。

孩子們往往握著“小紅包”,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第二天,當太陽升起的時候,他們又長大了一歲。家長們從裡到外給孩子們換上嶄新的衣裳,開始到宗親鄰里家拜年,盡情享受新年的溫馨與歡樂。看來這個春節真真切切是為孩子們過的。